第10章 莫傷仲永(1 / 3)

日子恢複了平靜,張翠蘭和王聖重新過起了從前的生活。要說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就是張翠蘭感覺王聖最近更喜歡黏著她了。這讓她很有做母親的成就感。

華夏國的小學乃至更早之前的學前教育或許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了。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前班,早教班猶如雨後春筍一般,一茬又一茬地湧現著。

王聖和媽媽所在的幼兒園號稱是雙語國際幼兒園。在中班的課程中,不但有學加減乘除,有學常用漢字,也有學日常外語。不得不說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所要接觸的東西的確是比農村的孩子多。中班的孩子所學的東西,農村小學一二年級都未必能學到。隻是可憐了這些孩子從小就要被填鴨學習這麼多東西,這裏我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我還是覺得孩子小時候應該有更多的時間玩。

王聖隻是陪著母親來上班的。他的年齡還不夠達到上小小班的地步,更不用說是中班了。所以正常在上課的時候,他隻是坐在一邊旁聽,老師也不把他作為學生,自然沒有對他有要求。王聖也很鬱悶,這些幼兒啟蒙的東西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可是他總不能跳出來直接和老師討論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吧。他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和途徑,把自己的才華展露出來,這樣當他以後有所成就的時候,人家也不會特別的吃驚。

現在的王聖已經兩歲多點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聰明的話,認識幾百個字是有的,也不會顯得很突兀。王聖要做的就是顯得比這樣的孩子還要聰明一些,這樣既能顯得很聰明,又沒有脫離人類聰明上限的範疇。

好在現在隨著課程的逐漸深入,他也找到了合適的理由。蒙學教育中,漢字從啊哦扼開始,英文從ABC開始,數學從123開始,這是人所周知的常識。到了大班以後開始有教字典的使用。王聖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一個具有旺盛求知欲的問題寶寶的模樣。經常問老師這個是什麼,幹什麼用的,有什麼用。這個年齡的孩子經常都會這樣問。老師也沒有多想,就跟他說了字典的用途。老師一開始隻是簡單的講講,因為覺得他也聽不懂,往往是帶著逗孩子的心態,給他隨便講講。他就故意問老師沒講的部分,比如漢語裏什麼是偏旁部首,英語裏音標怎麼拚讀等等。總之他的一個想法就是讓老師覺得這些學習知識的基本拐杖是從老師這裏教給他的。

比如他去找一些班上的書來。自己翻著看,看著看著有一些比較生僻的字就故意去找老師,還會帶上字典,讓老師教他怎麼查,幾次以後他就順理成章的向老師表示學會了字典的使用。等達到這個階段以後,他就開始了下一步的做法,那就是自己跑到幼兒園的小小圖書館裏去,這個圖書館裏麵的書多數來源於家長的捐贈。反正現在的家長有錢,老師如果說希望家長們捐贈一些書籍給孩子們看,那就亂買了。反正哪個家長都害怕老師不管自己的孩子,所以也不管買的書是不是適合幼兒園孩子看的書,包裝精美就買。

久而久之,這裏的書就多了,知識層次也更高了,到小學五六年級的水平的書都有。這時候王聖就不在大班裏呆著了。他自己抱著小凳子一上課就呆在小小圖書館裏,找一本書出來看。一開始媽媽還出來找過他幾次,後來發現他都沒走開,也就不管他了,反正幼兒園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安全的環境。

負責小小圖書館的老師第一次看到王聖來的時候,就問王聖為什麼今天沒和媽媽在一起上班。王聖奶聲奶氣的說想來找漫畫書看,問阿姨能不能告訴他漫畫書在哪裏。就這樣,王聖開始了一到幼兒園就泡在小小圖書館裏的生涯。

從漫畫書做為借口開始,王聖泡在圖書館裏。其實王聖隻是擺個樣子在那裏。雖然看別人看他是拿著書在那裏翻看,事實上王聖腦袋中正控製著身體無時不刻地進行著煉精功法。當然他也實時關注著周圍的變化。這種一心多用對他來講太輕鬆了。他的精神之力本就十分強大,雖然經過醍醐灌頂大法,為秦若月凝練靈魂,但是還是比一般人要強大得多。更不用說經過兩年多的修煉,現在他的精神之力早已恢複了出生時候的強度還有過之。

換句話說就是他的大腦已經開發到了百分之三十的強度,達到了氣動期修真者的大腦開發比例,也就是說他的腦袋就像是個多線程處理器,隻要分一點點心出來成立外界俗世即可,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體內。所以一本書到手後,他就在那像個普通孩子在翻看,免得人家問起來,不知道他在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