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知的“奇數完全數”
從1952年開始,人們借助高性能計算機尋找完全數,至1985年才找到18個。而迄今為止,發現的30個完全數,統統都是偶數,於是,數學家提出猜測:存不存在奇數完全數?
1633年11月,笛卡爾給梅森的一封信中,首次提出了奇數完全數的研究。可惜直到他死也未能找到。而且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數學家發現一個奇數完全數。這又成為世界數論的一大難題。雖然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存在,但經過一代又一代數學家的研究計算,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如果存在一個奇數完全數的話,那麼它一定是非常大的。對奇數完全數是否存在,產生如此多的估計,也算得上是數學界的一大奇聞了。
尋找負數的光輝
從數學發展史看,我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我國數學巨著《九章算術》中除了引進正負數的概念之外,還完整地敘述了正負數的加減運算法則。
不過,《九章算術》並沒有完全解決正負數的乘、除運算問題。“負負得正”這一法則,是公元11世紀我國宋朝的《議古根源》一書中闡明的。毫無疑問,這在世界數學史上是首開先河的,也給世界數學史帶來一份十分可貴的財富。
不被理解的負數
在國外,印度大約在公元7世紀才開始認識負數。歐洲直到十二三世紀才有負數,但那時的西方數學家並不太歡迎它,甚至認為負數不是數。例如法國大數學家韋達,他在代數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卻努力避免引進負數,在解方程求得負根時統統都舍去。1544年,德國人斯梯弗爾還把負數稱為“荒謬”、“無稽”。由於他們將“0”看作“沒有”,所以不能理解“比沒有還少”的現象。
在幾何中閃耀光芒的負數
負數的不被理解一直到了1637年,法國大數學家笛卡兒發明了解析幾何學,創立了坐標係和點的概念,負數才被賦予了幾何意義和現實作用。這也確立了它在數學中的地位,並逐漸為人們所公認。
低溫的負數世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負數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現在我們一起去探尋低溫的負數世界吧,看一看負數是怎樣在那裏施展它的才能的。
在地球的南極點附近,人們測出世界最低氣溫為-94.5°C。不過據前蘇聯科學家稱,他們曾在南極東方站測得-105℃的氣溫,但這個數據沒有得到證實,所以未被國際承認。
人的骨髓在-50℃的條件下,可保存6到12個月。
日本一家公司開發了一種製冷可達到世界最低溫度-152℃的冷藏櫃。這種冷藏櫃用於保存人體細胞和血液,甚至可以涉足更高的醫學領域。
1969年6月4日,有個名叫索卡拉斯?拉米爾茲的人,從古巴逃至西班牙。飛機在9142米的高空飛行,而他藏身在客機未加壓的輪空內,並在-22℃的嚴寒下,忍受了8個小時。
在月球表麵,“白天”溫度可達127℃。太陽落下後,“月夜”氣溫竟下降到-183℃。
1967年1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特因患肺癌而住進了洛杉磯市郊療養院。他拿出所有存款請求醫院將他冷凍處理。隨後,科學家們將他的體溫降至-73℃,用鋁箔包裹住整個身體,放入低溫密封儲藏倉,最後用-196℃液體氮急速降溫。幾秒後,貝德福特的身體變得如同玻璃一樣脆。
貝德福特曾留下遺言:希望人類有一天能征服癌症,並且能找到將冷凍的生命複活的方法,使他能從密倉裏活著走出來。據說,現在美國已有300多具期待複活的冰屍。
無理數的發現
在古希臘,研究幾何是一種時尚,許多有學問的人都研究幾何。畢達哥拉斯就是一位在幾何學上表現出色的大數學家。當時,畢達哥拉斯手下有許多門徒,他們都是願意為研究數學奉獻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