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
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兩棲攻擊艦是美國的“塔拉瓦”號,“塔拉瓦”號為“塔拉瓦”級首艦,於1971年1月動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目前該級艦共服役4艘。
具有綜合能力的“塔拉瓦”級
“塔拉瓦”號綜合了美國的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和武裝貨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兩棲攻擊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艇和一艘武裝貨船裝載的貨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樣的裝載任務,需要3艘上述運輸艦來完成,不過這樣也會使造艦的經費增加約20%。
由於這種艦將登陸兵及其裝備(如直升機、登陸艇和各種車輛等)按比例地裝在一艘艦上,故可避免因一艘專用運輸艦被擊沉而喪失登陸部隊的作戰能力。從美國侵越南的戰爭中表明,船塢登陸艦和其他運輸艦已不能充分保證海軍加強陸戰營及其裝備迅速予以海運和上岸。因此,美國海軍聲稱今後將大力發展新型通用兩棲攻擊艦。
早在1969年財政年度新艦建造計劃中,批準建造“塔拉瓦”級的首艦,原計劃建造9艘,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決定隻建造5艘。第一艘艦“塔拉瓦”號於1971年11月15日開工建造,1976年5月29日服役,後4艘艦分別於1977~1980年服役,均在英格爾斯船廠建造。1974年美政府預計5艘艦全部費用為11億4千5百萬美元,即平均每艘費用為2億2千9百萬美元。在90年代初,該級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例如用“密集陣”火炮代替了MK25“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安裝了反輻射導彈發射裝置等。
“塔拉瓦”級艦的主要任務是運載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加強營(約2000人)及其裝備,以支援登陸戰。因此,“塔拉瓦”級的服役,使美海軍的登陸能力顯著增強,能部署大約1萬名海軍陸戰隊員及其裝備,並提高其機動能力,使美國能夠“在必要的時間把部隊送到必要的地點”。“塔拉瓦”級還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
英格爾斯船廠
英格爾斯造船廠位於墨西哥灣深水區,也就是帕斯卡古拉河流入密西西比河的地方。它從1938年起就一直是密西西比州最大的私營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初公司開始從生產商業船隻轉向生產軍用船舶。1957年,英格爾斯造船廠獲得它的第一個潛艇施工合同,為美國海軍建造12艘攻擊型核動力。英格爾斯造船廠對於美國海軍和世界各國軍用船舶以及各種類型的商業船舶來說在設計、建造、使用保養、修理等各個方麵都是一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係統公司。
均衡裝載,隨時應戰
由於該級艦采取的是“均衡裝載”的設計理念,其強大的運輸能力能夠完成3~4艘一般登陸運輸艦承擔的任務。因此,該級艦服役後,大大提高了艦隊的“靈活反應”能力,可相應地減少在役運輸船隻的數量,並起到節省燃油等費用。
美國海軍還通過以往參加登陸戰的經驗,對該級艦的自身攻防能力進行了增強和改進,包括出動直升機實施垂直包圍;出動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出動登陸車輛和登陸艇進行登陸攻擊。由於艦上指揮和控製部位較多(例如登陸艦隊登錄控製中心、登陸部隊作戰控製中心、戰術空中協調中心和換乘控製中心等),並裝有大量電子設備,如登陸戰綜合戰術數據係統等,所以在登陸戰中海、陸、空三軍協同行動時,可作為指揮艦使用。
艦上醫療設施齊全,所以在登陸戰區域,該級艦可作為醫院船使用。該級艦上還有完善的裝備維修設備,從而使該級艦還能充當水麵維修船。由於航速大以及備品充足,該艦可用於搶險救災,能迅速抵達遭受災害的現場,及時提供醫療與衣食等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