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中南半島的事情,才總算告一段落。 WwWCOM
雖緬甸與暹羅,依然保持戰爭狀態。但這種局麵,是最符合大明預期的。所以和平談判,在不算圓滿卻相對圓滿中結束。夏冰的精力,也很快投入到印度和談上。
和中南半島的和平談判相比,印度的談判要簡單得多。雖然談判開始的時間,比中南半島要晚了一個多星期。但取得的進展,卻是突飛猛進的。
當然,這不是因為各國放棄了很多成見,達成了很多共識。也不是各方勢力都很實在,容易話。而是談判的節奏,主要掌握在大明和英國手中。
所謂明人不暗話。英國已經知道了大明是這些地方勢力的幕後推手,所以談判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到大明身上。對於其它邦國的要求,則完全不理會。
本來大明是以觀察員國、調解國的身份參與的,但在英國三番五次的強迫下,不得不走到台前。也是英國想節約時間,早點結束印度的戰事。
畢竟英國本土在流感的肆虐下,損失慘重。綜合國力,也受到了極大削弱。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掌控,更是衰弱到了極點。因此很需要時間,穩定當前的局麵。並以最快的度,給本土支援物資。
不然以英國荒廢工商業,根本養不活國內的民眾。
而印度殖民地作為英國最大的原料生產力,最大的商品傾銷市場,自然成了英國最重要的物資補給地之一。
為此,馬戈爾尼代表英國,願意以當前的停戰線,與大明劃分勢力範圍。話都到這個份上了,大明再裝清白,就讓人笑話了。
對此,邁索爾、馬拉塔、曼尼普爾、阿薩姆、阿拉幹等地方勢力,是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的。即使有,也會藏在心裏,不敢表露。畢竟反英之戰,本就是由大明推動,大明支持,大明策劃的。
那麼多的火器、糧草,在大明的指示下,源源不斷的運到他們手中。然後分給每一個參戰士兵,讓他們用手裏的火槍與大炮,殺·死敵對的英軍與數量龐大的仆從軍。
否則的話,無論是邁索爾還是阿拉幹,或者任何一個邦國或地方勢力,都不可能和英國叫板。
也是英國的手段太高明了!
第一個是武力。以先進的火槍隊為依托,給這些地方勢力,帶來巨大的傷亡。雖然邁索爾等國,也在大明的幫助下,組建了火槍隊。但英**事素養、戰鬥經驗,是從近百年的歐洲之戰,汲取到的。
所以對於這些相對封閉、落後的邦國來,英軍具有無與倫比的先優勢。就算是炮灰,英國也不比任何一個地方勢力少。就算控製了印度將近二分之一版圖的馬拉塔聯邦,也組建不出這麼多的炮灰部隊。
第二個就是英國的分化政策。如果兩相比較的話,英國的分化政策比純粹的武力更甚。因為印度自莫臥爾帝國衰落以後,就呈分裂的態勢。各個地方勢力,都妄圖吞並其它的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