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航行了近半年的時間,終是到了孟買。
最早的時候,孟買隻是阿拉伯海上的七個小島。1534年的時候,這些小島被古吉拉特邦蘇丹割讓給了葡萄牙。城市建設,也就此起步。後來到了1661年,這裏又被葡萄牙王室,作為公主出嫁的禮物,轉贈給了英國。
七個小島,也曆經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的不斷疏浚和填充,成為一個完整的半島。與大陸之間,有橋梁和長堤相連。
本來這地方,是還給了馬拉塔聯邦的。但是為討好大明,馬拉塔在收回此地後,又迫不及待的轉贈給了大明。
盡管官方層麵,說的是租借。但實際上,大明一個字兒都沒給。並且具體的租金、租借的年限,也沒白紙黑字的說明。
所以某種程度上,算是白送給大明了。
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在明英開戰後,大明海軍,就光顧過這座城市。雖沒大肆破壞城市基建,但是整座城的財富,卻被大明刻意搜刮過。像那些富得流油的英國商行,全被大明洗劫一空。不少馬拉塔王公的商行,也受到波及。
整個孟買的經濟,瞬時受到嚴重破壞。
後來又遭遇大明持續性的海上封鎖,使得孟買本就大受打擊的商業貿易,更是瀕臨休克。偌大的海港,也整日空空蕩蕩。
即使馬拉塔聯邦收回孟買,一時半會,也別想恢複往日的繁榮。
整個城池,也依然是座死城。
更何況在南洋談判結束前夕,大明就命令軍隊,直接接管了孟買城。那態度,顯然是想將孟買據為己有了。
馬拉塔聯邦的王公貴族們,不是瞎子、傻子。自然看得清大明的意圖。
便順水推舟,將孟買送給大明做禮物。
反正兩百多年來,孟買就一直被西方殖民者掌控。這曆史,甚至比馬拉塔聯邦崛起的曆史還早。如今再租借出去,根本就無關痛癢。
也是馬拉塔聯邦的體製使然,所以王公貴族們,對領土主權,從來就不上心。
畢竟馬拉塔聯邦是由五個獨立的封建王國組成,相互之間,閑隙大了去了。從十八世紀初開始,就互相攻訐不斷。這持續的內耗,使得馬拉塔聯邦,遲遲不能統一印度次大陸。
麵對英國這個外來大敵時,也就無法團結一心。
原曆史中,馬拉塔聯邦,就是在英國的分化打擊下,從一隻齜牙咧嘴的猛虎,迅速變成無奈等死的病貓。整個印度次大陸,也再沒有威脅英國統治的武裝力量。
說起來,真是整個印度百姓的悲哀。
好在有了大明的幹預,使得原曆史,並沒有重演。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馬拉塔聯邦的各封建王國,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內鬥了。因為大明幫助他們反抗英國,是從維護自身利益的立場出發。
並不是大明高層有多麼博愛,多麼同情印度百姓的悲慘遭遇。
所以等到大明騰出精力,一定會將印度大地上的土邦王國,親手送進曆史的垃圾堆裏。
到底大明的體製,就自帶殖民擴張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