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麗江,就是走進了一幅古老的高原風貌曆史畫卷。老街上那古色古香的納西民居依山傍水,錯落別致;古橋下流水潺潺,清冽透明;小河清澈見底,纖塵不染;兩岸纖纖垂柳,素雅嫻靜;石板路上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遠方的玉龍雪山高聳入雲,挺拔俊秀。似黛的青山,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美麗的白雲,皎潔的雪山,夢幻般的碧水,仿佛一陣陣詩情畫意撲麵而來。
麗江是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條江彙合之處,因金沙江流經其境,由“金生麗水”而得名。坐落於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臨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又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麵青山環繞,一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大研。
麗江城沒有城牆和城樓,入口是一座橋,叫玉龍橋,古色古香,古樸自然。古城民宅飛簷翹瓦,燈籠高懸,輝映著木柱長廊,朦朧而又清晰。述說著歲月的滄桑,彰顯著高原城市的韻味。
黑龍潭是麗江的生命之源。玉龍山消融的千年雪水從象山腳下汩汩而出,彙聚成麵積近4萬平方米的黑龍潭。黑龍潭公園雖然很小,但建築古色古香,依山傍水、流韻溢彩。黑龍潭的美在水,美在建築,而建築則體現了納西文化和漢族文化的有機結合。《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仁者壽,智者樂。”黑龍潭既有山的寬厚包容,又有水的流動變化,又有古建點綴其間,堪稱園林一絕。
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由三條主要街道輻射延伸組成。街道路麵由天然五色石板鋪就。條條小巷蜿蜒曲折,縱橫交錯,小橋流水。百年銀器店、古董店、玉器店、時尚店、茶樓、酒吧等應有盡有。既有著民族傳統的古色古香,又有著現代時尚的典雅高貴。拂摸這些古老而鮮活的元素,讓人感到絲絲親切和溫馨融入掌心。
麗江的美在於水繞城轉,城依水建,山水相依,路橋相連,水是麗江的魂,橋是古城的魄。在四方街頭徘徊時,突然飄起了小雨,雨點如織,淅淅瀝瀝,敲擊著木樓青瓦的韻律,使古城洇染在一團氤氳的水霧中,宛如一幅江南水鄉的潑墨畫撲入眼簾。畫中一位納西女子挑著擔子,踏著雨水,跨過小石橋,穿過小巷,斑駁了一枚枚浸濕在水中的音符。清新的氣息讓人砰然心動。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麗江古城的鍾靈毓秀。這裏的每一塊磚石都浸透著千年的厚重,每一絲琴聲都飄動著古老的納西歌謠,每一座店鋪都在訴說著住事如煙。讓人徒生悠悠懷古之情,體驗千年古城的古樸、典雅、神秘,恒遠與雪域高原那份特有的寧靜和安謐。
這是一座興盛於茶馬古道的城市,始於唐朝,興於宋朝。足跡從滇南,經大理、麗江、迪慶、拉薩,直達印度。自元、明、清到近代都是雲南、西藏、四川之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更是一條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文明傳播中起重要作用的古老驛道。
麗江的美源於雪山、源於小橋流水、源於千年的茶馬古道、源於神秘的東巴文化,源於神奇的納西古樂,源於古樸的西南民風,更源於麗江人的俠骨風情。走進其間怡似穿梭在不同的時空,體會到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