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後主人的熱情甚至讓我們吃驚。這裏已經早早的彙聚了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我們這座藏房裏共有八個導遊帶來的團,“呀嗦!呀嗦!呀呀嗦!”的聲音震耳欲聾,旺池家的木地板被來訪的遊客跺得山響,卓瑪說你跺得越響主人會越高興。進至屋內一定要圍著客廳的柱子,抱著轉上幾圈,沾些喜氣,如果這家的柱子又粗壯,而且不止一根的話,說明這家人在當地是非常有威望的一族,我們所在的旺池家客廳就有兩個粗大的柱子。
在藏族人的婚俗中,至今還允許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製。旺池家就有十六口人,旺池家媽媽,皮膚黝黑,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幸福安詳,她嫁了旺池兄弟倆,她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她現在跟孩子的叔叔一直生活著,生了七個孩子。其實,這種情況在藏族很多,卓瑪說給我們開車的司機紮西就有三個老婆,但藏族女人不會爭風吃醋都能和睦相處。
我們在長條的桌前坐定後,麵前有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碗盛的青稞粉。妻子有模有樣地端起一碗酥油茶喝剩一半,抓一把青稞粉攪拌在一起,順著碗邊旋轉,攢成雞蛋大小的丸子,再看瓷碗壁上光滑可見,妻子笑著將擎在手上的丸子,蘸上一層白糖送至我的嘴邊,嚐之,味道綿軟悠長。據說這是當地藏民的主食,它熱量高,耐寒冷,是高原極地絕好的抗寒食品。
來到香格裏拉藏民家裏,他們總是用青稞酒來迎接你。青稞酒酒色清淳,口感綿長,味道極好,而且久喝不上頭。飲用時一定要遵守藏族的風俗習慣,用你的拇指和中指向天輕彈三下,再說“紮西德勒”後方能喝酒。
一盤盤的犛牛肉在載歌載舞中被送到客人的麵前。卓瑪講在藏區,馬肉、驢肉、狗肉和魚肉是從來不吃的,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幹淨的東西,也不會食用。但藏族人最喜吃的肉就是犛牛肉。在藏區,犛牛被稱為“神牛”它是半野生放牧方式下長大的、一生中攝入大量的蟲草、貝母等名貴中草藥,使犛牛肉質細嫩,味道極鮮美。犛牛肉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胡蘿卜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犛牛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其他牛肉所無法比擬的,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肉之美者,犛象之肉”。真可謂:“牛吃蟲草,我吃犛牛。”可見,能吃上一頓犛牛肉是何等的美味與營養。
看著他們載歌載舞,我們也幸福其中,手掌拍疼了,腳板跺麻了,仍意猶未盡,一屋子的人,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圍著旺池家的大柱子盡情地歡舞遲遲不肯離去。
也許,因為高原反應,我們這一夜睡得並不好。
香格裏拉的天氣變化無常,昨晚還好好的,向曉就暴雨傾盆,但我們還是洗漱停當背上行李下樓,卓瑪和車早早地在那裏等著。用完餐,我們在磅礴大雨中奔赴下一站,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
在車上,卓瑪說,“有一種藥挺好的,叫“紅景天”。它有助於增強體質,能緩解高原反應,但是一般進入高原前10天就要服用療效才顯著。”
“紅景天”這種藥,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第一次聽說。
進入藏區後我們的臉一直是浮腫的。
卓瑪說,“隨著海拔越來越高,你們的高原反應會更強烈,你會發現的自己的嘴唇開始發白,指甲會發紫,臉腫目漲,呼吸急促……所以你們一定在去的路上一直吸氧,有助於增強體力,因為還有一段4。6公裏的徒步路程……”
卓瑪的“連哄帶嚇”連同我們之前身體上的一些反應,也許是心理作用,當汽車駛進氧氣站時,車未停穩,一車人便迫不及待地衝下去,買好,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