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世界著名軍校(2)(2 / 2)

與英軍其他的三所軍官學院一樣,克蘭韋爾皇家空軍學院的教學屬於軍官任職前的崗前培訓,學員的學曆教育大部分在入學前已經完成,或者留待畢業後完成。

學員的軍官資格在招生階段就由軍官資格審查委員會予以確定,而不是在畢業之後。除英國皇家空軍人員外,克蘭韋爾還接收皇家海軍和陸軍軍官以及海外40多個國家的軍官學員,還有國防部文職人員和英國工業界的學生。

學校裏的名人

1916年4月1日,戈弗雷·佩因海軍準將任“皇家海軍航空兵克蘭韋爾中央訓練團”指揮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皇家空軍參謀長休·特倫查德爵士擔任校長;1920年2月5日,朗克羅夫特空軍準將擔任英國皇家空軍學院院長。

英國克蘭韋爾空軍學院的招生對象是16~24歲高中或大學畢業的學生,並注重招收優秀的空軍士兵。學製3年,畢業後授予少尉或中尉軍銜。

黃埔軍校——中國軍事家的搖籃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該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大放光彩的指揮官。原址設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作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力軍。

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製為陸軍軍官學校,並隨國民黨遷台時一並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

黃埔軍校的創建

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黃埔軍校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曾致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裏麵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作為北伐軍的主力。1946年行憲之後,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名義上移交軍隊於國家後,黃埔軍校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現代曆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令世人所始料不及的。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任校長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了黃埔軍校最初是由孫中山創建的,但其第一任校長為什麼會是蔣介石呢?蔣介石當上校長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國民黨軍隊缺乏軍事人才,其次是蔣介石自己“毛遂自薦”。當時的蔣介石對孫中山表現得很忠誠,又學過軍事,有一定的才能,可謂年輕有為,於是深得孫中山信任。關於校長人選,最初決定由程潛擔任,蔣介石為副校長。但是蔣介石不願在程潛之下,於是負氣出走,跑到上海消極對抗,並派人找孫中山說情,於是5月3日蔣介石被任命為校長。

雖然校長一職在當時的國民黨內並非是特別顯赫的職位,然而對蔣介石來說,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卻是他政治生涯中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契機。蔣介石以黃埔軍校校長為跳板,才開始得以飛黃騰達,走進權力的長廊,進而躍向權力的巔峰。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政治上也為後繼留下了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