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噴墨、激光一體機技術發展的不斷成熟,其強大的多功能性也不斷在現代化的辦公應用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於提高辦公設備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還是有比較大的幫助的。因此如果是有電腦在身邊的話,一台具有掃描、打印、傳真等多功能的傳真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網絡的發展成熟,傳統的傳真機正在逐漸被新型的網絡傳真機取代。所謂網絡傳真機是指不需要傳真機,隻要上網就可以收發傳真的新型傳真方式。在未來,它極有可能取代傳統傳真機而成為主流。
捕捉圖像的能手
——掃描儀的應用掃描儀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陌生之物,現在幾乎每家公司的辦公室裏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掃描儀是一種計算機外部儀器設備,通過捕獲圖像並將之轉換成計算機可以顯示、編輯、存儲和輸出的數字化輸入設備。照片、文本頁麵、圖紙、美術圖畫、照相底片、菲林軟片,甚至紡織品、標牌麵板、印製板樣品等三維對象都可作為掃描對象。
掃描儀的發展簡史
1884年,德國工程師尼普科夫利用硒光電池發明了一種機械掃描裝置,這種裝置在後來的早期電視係統中得到了應用,到1939年機械掃描係統被淘汰。雖然跟後來100多年後利用計算機來操作的掃描儀沒有必然的聯係,但從曆史的角度來說這算是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的掃描技術。
198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推出世界第一台桌上型光學黑白影像掃描儀。1985年,推出全球第一台300dpi桌上型光學黑白影像掃描儀。1986年,推出世界第一台桌上型平台式黑白影像掃描儀。
掃描儀由掃描頭、控製電路和機械部件組成。采取逐行掃描,得到的數字信號以點陣的形式保存,再使用文件編輯軟件將它編輯成標準格式的文本儲存在磁盤上。從誕生至今,掃描儀的品種多種多樣,並在不斷地發展著。
掃描儀的類型
早期的掃描儀主要有滾筒式掃描儀和平麵掃描儀,近幾年才出現了筆式掃描儀、便攜式掃描儀、饋紙式掃描儀、膠片掃描儀、底片掃描儀和名片掃描儀。
滾筒式掃描儀一般使用光電倍增管PMT,因此它的密度範圍較大,而且能夠分辨出圖像更細微的層次變化。
這種掃描儀誕生於1984年,是目前辦公用掃描儀的主流產品。掃描幅麵一般為A4或者A3。而平麵掃描儀使用的則是CCD(光電耦合器件),故其掃描的密度範圍較小。CCD是一長條狀有感光元器件,在掃描過程中用來將圖像反射過來的光波轉化為數位信號,平麵掃描儀使用的CCD大都是具有日光燈線性陳列的彩色圖像感光器。
筆式掃描儀出現於2000年左右,掃描寬度大約隻與四號漢字相同,使用時,貼在紙上一行一行的掃描,主要用於文字識別。
便攜式掃描儀小巧、快速,因其掃描效果突出,掃描速度僅需1秒,價格也適中,掃描儀體積非常小巧而受到廣大企事業辦公人群的熱愛。
饋紙式掃描儀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平板式掃描儀價格的下降,這類產品也於1997年後退出了曆史舞台。
CCD
CCD,中文全稱是光電耦合器件,也可以稱為CCD圖像傳感器。CCD是一種半導體器件,能夠把光學影像轉化為數字信號。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質稱作像素。一塊CCD上包含的像素數越多,其提供的畫麵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膠片一樣,但它是把圖像像素轉換成數字信號。CCD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電容,能感應光線,並將影像轉變成數字信號。經由外部電路的控製,每個小電容能將其所帶的電荷轉給它相鄰的電容。
不會破壞紙張的紙夾——回形針的發明
回形針似乎是所有發明中最簡單的一種(它隻是一小段彎曲的金屬絲),但是這種用來夾紙的、小小的辦公用品的形成,也同樣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早期紙夾有缺陷
最初人們把紙張固定在一起時,所使用的最普遍的工具還都是針,特別是大頭針。但是用大頭針固定紙張有痕跡,且大頭針容易生鏽汙染紙張。於是,人們開始設想一種新的固定紙張的小器具。
19世紀出現了“紙夾”。最早的紙夾是一片帶有兩個小牙齒的金屬板,紙張夾在金屬板與小牙齒之間。但是這些早期的紙夾都存在著一個問題:當使用者推動夾子時,突出的金屬絲末端會刺到紙裏麵戳破紙張,對紙張造成的損害甚至超過了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