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鄚(讀音:mò)地人,醫術高明。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神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有一次扁鵲行醫到虢(讀音:guó)國,虢國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鵲問明了其病情後,斷定太子未死,先用針刺療法,一會兒太子醒來,又把藥物敷在太子肋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後給太子配湯藥喝,僅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複了。
不為動物咬傷而恐慌——狂犬疫苗的出現
現在人們都知道,人一旦被狗咬了得趕緊上醫院,迅速注射狂犬疫苗,否則不久可能會狂犬病發作。然而你知道發明狂犬病疫苗的人是誰嗎?也許你對他並不熟悉,他就是法國偉大的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
狂犬病疫苗誕生
巴斯德9歲時,曾經看到過有一個被瘋狗咬傷的人,那個人跪在鐵匠麵前,請求他用燒紅的鐵,烙在被瘋狗咬傷的傷口上,在那個人的慘叫聲中,巴斯德嚇得捂起耳朵,飛快地跑開。但是,即使用這種野蠻的方法進行治療,那個狂犬病人仍然死了。
巴斯德大學畢業後,榮獲了博士學位,並擔任了教授。但他永遠忘不了小時候聽到的那淒慘的叫聲,於是他決心對當時流行的狂犬病進行研究。巴斯德為了弄清狂犬病病毒傳染問題,多次用瘋狗和兔子來試驗。他有時把瘋狗的唾液注射到健康的兔子身上,有時讓瘋狗直接去咬兔子。
有一次,一隻瘋狗瘋病發作,口流唾液,但就是不肯去咬兔子。為了取得瘋狗的唾液,巴斯德俯身下去,口含一個玻璃滴管,對著瘋狗的嘴巴把毒液一滴一滴吸入口中的滴管,他是如此堅定,似乎忘卻了自己是在同死亡較量。
在研究狂犬病疫苗的過程中,巴斯德以其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的堅強意誌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地進行了無數次試驗。最後,他終於在1889年發明了狂犬病疫苗。
被瘋動物咬傷後,不注射狂犬疫苗會發生狂犬病嗎
被瘋動物咬傷後,未注射狂犬疫苗,也不一定都會發生狂犬病。是否發生狂犬病,與咬人動物的種類,所含病毒的毒力強弱,進入人體內的病毒量,受傷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咬傷部位,傷勢輕重,咬傷後傷口局部處理情況等因素有直接關係。
穿透人體的醫生——X射線的發現
X射線是由德國物理學愛W.K.倫琴於1895年發現的,故又稱倫琴射線。X射線的穿透本領很強,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體。它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熒光,使照相底片感光等。
倫琴意外發現閃光
1865年,20歲的倫琴,說服父母到蘇黎世綜合技術學院學習物理,但大學裏的一般物理課程教學已經不能使他滿足。後來,他聽說德國沃茲大學的康特教授德高望重,便登門求教,並拜康特為師,當了康特教授的助教。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倫琴成長得很快。
1895年,倫琴在沃茲堡大學期間,非常熱衷於陰極射線管的研究。由於陰極射線管中的輝光非常微弱,所以在做實驗前一定要把屋子遮得很暗。
有一次,倫琴用一張黑紙把陰極射線管嚴嚴實實地包好,不讓一絲光露出來,然後看看屋子裏是否很暗。就在這時候,他看到桌子上距陰極射線管1米左右的一張紙在閃閃發光。倫琴不知道這是哪裏漏出來的光,他在黑暗的屋子裏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一處漏光的地方。最後他把陰極射線管的電源切斷,閃光才消失。
X射線誕生
為了進一步研究,倫琴在實驗室裏連續工作了6周,結果他發現從陰極射線管射出的這種看不見的未知射線,具有強大的穿透能力,玻璃、橡膠都擋不住。就算他把熒光紙放到隔壁實驗室,這張紙仍然閃閃發光。後來,他又用各種金屬進行實驗,他發現除了鉛和鉑以外,其他的金屬同樣都能被穿透。由於這種了不起的射線尚屬未知,於是倫琴給它命名為x射線。
倫琴獲得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1895年聖誕節前夕,倫琴給他妻子的手拍了一張X光片。隨後發表了關於他拍攝妻子手骨照片的論文並演示了拍攝過程。那個時候,諾貝爾獎剛剛設立。評獎委員會在1901年將第一個物理學獎頒發給倫琴時,特別指出,這位德國學者的發現,具有“實際應用結果”。當時的倫琴,已經非常有名,獲得了不少的獎譽,所以,把剛剛問世的諾貝爾獎發給他,不僅給他本人帶來榮譽,而且也有利於提高這一新獎的聲譽。然而,諾貝爾獎章程中唯一要求的獲獎發言,倫琴卻從來沒有做過。這位著名的科學家,不愛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麵,一生中經常躲避這樣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