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何陽去加油站加油,油票“倒爺”特別多。這些人見是何陽,紛紛蜂擁而來,讓何陽也給他們來個點子,以求更安全更多賺點錢。
何陽對他們說,你們最好有個“副業”,比如賣點報紙、飲料什麼的,一則方便了司機,使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與司機接近,同時也增加了點收入;另一方麵,你這畢竟非“良民的幹活”,你有了副業,就是警察如果來抓你,也算有個掩護啊。
後來,管理人員向何陽,怎麼製止倒賣油票,何陽惑都不想:根本就沒必要發行油票,現金加油不就了結了嗎?
這樣左右逢源使矛盾雙方各得其所的點子似乎不是何陽首創。古代有個叫鄧析的人,他專門給人家出主意。誰有難題去找他,準能迎刃而解。據說有一次,一個財主淹死了,有人把屍體撈上來,財主的家人向得屍者要求領回屍體。得屍者想要點報酬,要得多人家卻給得少,二人便吵了起來。後來得屍者請教鄧析,把屍主還給財主家人要得多少錢。鄧析說:“多要錢,他們在別處是要不回屍體的。”財主的家人不想多給錢,也來向鄧析求主意。鄧析說:“不用管他,少給錢,別人誰也不會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