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新的事情在起頭總是這樣的,起初熱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為他已經明白,不經過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隻有想做的人,才忍得了這番痛苦。
董必武說過: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西華·萊德在談到他的寫作時也說:“幾年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個廣播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2000個。如果當時簽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的合同,那我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的。”其實,成功往往是由一個個小目標組成的,隻要一步步地堅持下去,每次都讓自己往前邁一步,最終就可以達到成功。
前麵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錢學森曾說過:不要失去信心,隻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所以,在通向成功的途中,每次就要努力使自己往前邁一步,把你的下一個想法(不論看來多麼不重要),變成邁向最終目標的一個步驟,並且馬上去進行,這樣一直下去,你肯定是會有成績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患了鼻咽癌的人,他被摘除了上鄂,臉部也塌陷了下去,話不能說食不能進。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他並沒有絕望,也沒有沉淪,而是開始了他的光電卡片密碼鎖的研究發明。於是,他在病床上,一邊與病魔抗爭,一邊鑽研堅持鑽研五六十本專業書籍,摘抄了幾萬字的資料,更把幾十把鎖拆得滿病床都是。但是,在經過了近千次的實驗之後,他的光電卡鎖終於問世,並獲得了國家專利。就在這時,纏繞他六年的癌症病魔奇跡般地在他身上也消失了。
很多人在為他感慨的同時,也許都會說這實在是一個奇跡。然而,你要知道,任何奇跡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他所創造的生命的奇跡與他的堅持是分不開的。如果他在麵對病魔的威脅時對自己絕望了,如果他在治療的過程中氣餒了,如果他在實驗的路上放棄了,那麼這個奇跡就不會出現了。
每次請往前再邁一步
大家都知道愛迪生,他是世界上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發明燈泡,嚐試了上千種不同的適合做燈泡燈絲的材料,可以說,在他成功之前,他失敗了上千次,但是,他將每次的失敗都看做是成功路上的進步。最終,他成功了。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工廠因為一場意外的火災而化為灰燼,當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他仍樂觀地說,他還年輕,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是的,將每次失敗都看作人生路上的進步,那麼,你將會收獲別樣的人生。
張海迪,一個從不向命運屈服的女子,在五歲時就患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然而,她從未對自己放棄過。當時,她無法上學,她便在家自學完成中學課程。後來,她的病情更加嚴重,但她仍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從不放棄。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但她靠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她還以驚人的毅力在病床上自學了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在殘酷的命運麵前,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鬥爭,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一個病殘之人,經曆了無數次病魔的糾纏,她毅然不拋棄,每次都促使自己向前邁進一步。後來,她又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堅忍是成功的一大因素,隻要你在成功的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將會將它敲開的。
所以,給自己一個目標,並且每次都堅持往前邁一步,最終,你就會成為成功中的一員。
讓我輕輕地告訴你:
人世間最容易的事,通常也是最難的事,最難的事也是最容易做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並持之以恒的,終究隻是極少數人。
生活中,半途而廢者經常會說“那已足夠了”、“這不值”、“事情可能會變壞”、“這樣做毫無意義”。而能夠持之以恒者會說“做到最好”、“盡全力”、“再堅持一下”。因此說,能否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是界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