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5歲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人類基因組計劃首任負責人詹姆斯·迪維·沃森是在世的最知名的生物學家,1962年,他與弗朗西斯·克利克一起創建“DNA雙螺旋”模型而獲諾貝爾醫學生理獎。1990年,一些科學家倡導並啟動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沃森任美國該計劃首席負責人。而且,以沃森為首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冷泉港實驗室還是國際生命科學的會議中心與培訓基地,冷泉港“DNA研習學校”是全球最有影響的生命科學教育基地。
DNA雙螺旋模型的建成是20世紀生物學領域極為重要的發現,它為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DNA結構的發現和後來“中心法則”的提出,以及隨後發明的重組DNA和分子克隆技術,使人類獲得了嶄新的幹預生物進化和優化生物的某些功能的有效手段和途徑。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無疑已成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較活躍和影響較大的生物科學前沿學科。回顧20世紀生物科學發展的主要路線和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DNA雙螺旋模型在其中所處的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和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因此,研究、了解DNA雙螺旋模型產生的背景、條件及其對生物學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對我們深刻認識這一重大發現的科學價值,正確把握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規律和方向,是大有裨益的。
沃森曾在1968年出版了《雙螺旋》,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知曉雙螺旋的發現過程。沃森認為,在21世紀,與生物學有關的重大課題是解讀存在於DNA中的“生命說明書”,有關生命的奧秘都寫在那裏麵,它不僅對人類,而且對細菌、蒼蠅、毛毛蟲、老鼠等都適用。目前,人類基因組圖譜已經完成,因此對於21世紀的生物學工作者來說,他們擁有“說明書”這個武器,還必須學會解讀這份“說明書”,生命奧秘的詮釋將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福音。
二、內容簡介
1953年2月28日,在英國劍橋一家名叫Eagle的酒廊裏,一個叫弗朗西斯·克裏克的年輕人一進來就興奮地嚷道,他和詹姆斯·沃森已經“找到生命的秘密”了。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在說什麼,因為在過去兩年裏,兩人不分晝夜設法尋找DNA結構的秘密。這一天早上,他們終於解開了謎團,也結束了當時生物科學界對這項研究的角逐戰。他們搭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充分顯示了DNA是如何完成傳遞細胞遺傳信息的使命的。
沃森和克裏克提出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媲美。他們指出,遺傳的基本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具有一種微妙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重大發現為探討遺傳的化學基礎開辟了一個新紀元,引起了生物學的一場偉大革命。其結果是在此後不久就完全闡明了遺傳密碼問題。由於這一偉大科學成果,沃森和克裏克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分子生物學已逐漸成為一門受到確認的獨立學科。這時,沃森決定寫一本叫做《發現DNA結構的個人記事》的書。哈佛大學出版社同他簽訂合同,準備出版他的回憶錄。在1966~1967年間,他將初稿送給書中涉及的人員傳閱。那時,這本書定名為《誠實的吉姆》。這份初稿遭到了猛烈的批評,但並不是由於作者對某些曆史事實記述得不夠確切或者作者在自我吹噓,而是認為作者對很多人的描寫沒有必要如此尖刻,或者說,有些言論顯得簡慢無禮。由於這些批評,沃森刪去或至少是衝淡了一部分過於觸犯人的章節,又補寫了一個“尾聲”,公開懇請人們糾正那些作者的記憶與他們有出入的地方。但是由於沃森顯然沒有按批評者的意見把那些過分觸犯人的章節做出較為滿意的修改,哈佛大學出版社奉命取消了出版該書的合同。後來沃森將書名改為《雙螺旋》,副標題定為“發現DNA結構的個人經曆”,一家商業出版社——阿森紐於1968年2月26日出版了這本書。
《雙螺旋》一書是沃森寫的一本作者自己親身經曆的重大事件印象記。書中不僅有科學知識,亦有科學工作方法,作者介紹發現DNA結構的來龍去脈,敘述的是1951~1953年期間,他觀察事物的方法、其他一些當事人和他們的想法以及他本人的情況。1980年出版的英文新版本中,作者又加進了一些新內容。另外,在附錄中收進了四篇文章,即沃森和克裏克的兩篇原始論文,以及斯坦特寫的介紹DNA雙螺旋與分子生物學的崛起和《雙螺旋》一書作者及出版概況的兩篇文章。讀者閱讀了附錄中的材料更能加深對《雙螺旋》一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