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模塊2 勺工技法(1 / 2)

能力培養

通過學習本模塊,了解翻勺、握勺的基本姿勢,熟練掌握勺工的各種技法。

知識拓展

1.烹飪化學知識

2.烹調和食用的基本要求

一、勺工姿勢

(一)翻炒的姿勢

翻炒姿勢與灶台高低有一定的關係。用於翻炒的灶台,其高度為85~90厘米。灶台太高,人的手就要過高提起,這樣就會加重手臂及手腕的負擔,人會感到十分吃力。反之,灶台太低,人必然會彎腰曲臂,加強腰腹的負擔,時間長了就會感到腰酸背疼。翻炒時的具體姿勢要求如下。

(1)麵向爐灶站立,人體正麵應與灶台邊緣保持一定距離(根據身高可保持在5~25厘米)。

(2)兩腳分開站立,兩腳尖與肩同寬,為40~50厘米(可根據身高適當調整)。

(3)上身保持自然正直,自然含胸,略向前傾,目光注視勺中原料的變化。但不可彎腰曲背,以免造成職業病。

(二)握勺的姿勢

握勺的正確姿勢是:一般以左手握勺,手心朝右上方,貼住勺柄,手掌與水平麵約成140°,拇指放在勺柄上麵,然後握住勺柄,握力要適中,不要過分用力,以握住、握牢、握穩為準。這種握法便於在翻勺過程中,充分發揮腕力和臂力的作用,達到翻勺靈活、準確。再用右手執住手勺,執時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和手掌執住手勺柄的頂端,起勾拉作用;食指前伸,拿住手勺。在烹調時雙手配合,左手握住炒勺翻動,右手執住手勺,根據炒勺翻動的情況,配合操作。

二、勺工技法

(一)旋勺

旋勺也稱晃鍋、轉菜,是指將原料在炒勺內旋轉的一種勺工技藝。旋勺可以防止粘鍋,可以使原料在炒勺內受熱均勻,成熟一致。對一些燒菜、扒菜,勾芡時往往都是邊旋勺邊淋芡,使勾出的芡均勻而不會局部太稠或太稀。此外,旋勺可以調整原料在炒勺內的位置,以保證翻勺或出菜裝盤的順利進行。

(1)操作方法 左手端起炒勺(或炒勺不離灶口),通過手腕的轉動,帶動炒勺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使原料在炒勺內旋轉。待勺中的原料轉動起來後再做小型晃動,保證勺中的原料能繼續旋轉。

(2)技術要領 旋轉炒勺時,主要是通過手腕的轉動及小臂的擺動,加大炒勺內原料旋轉的幅度,力量的大小要適中。力量過大,原料易轉出炒勺外;力量不足,原料旋轉不充分。旋勺時鍋中原料數量必須有一定的限製。如果原料過多,它在鍋內翻動的範圍小,也就是說原料在鍋中的運動距離減短,這樣原料就難以達到拋的速度,鍋中的菜肴難以翻轉,因此用於旋勺的原料不宜過多。

(3)適用範圍 旋勺應用較廣泛,在用煎、貼、燒、扒等烹調方法製作菜肴時,以及在翻勺之前都可運用。此種方法單柄勺、雙耳鍋均可使用。

旋勺的目的是讓炒勺與原料一起轉動,如果隻讓炒勺轉動而不使原料轉動則稱轉勺或轉鍋。轉勺時,左手握住勺柄,炒勺不離灶口,快速將炒勺向在或向右轉動。要注意手腕向左或向右轉動時速度要快,否則炒勺會與原料一起轉,起不到轉勺的作用。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燒、爆等烹調方法的製作。

(二)翻勺

在烹調工藝中,要使原料在炒勺中受熱均勻、成熟一致、入味均勻、著色均勻、掛芡均勻,除了用手勺攪拌以外,還要用翻勺的方法達到上述要求。翻勺是勺工的重要內容,是烹調操作中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翻勺技術功底的深淺可直接影響到菜肴的質量。因為炒勺置火上,料入炒勺中,原料由生到熟,隻不過是瞬間變化,稍有不慎就會影響菜肴的質量。因此,翻勺對菜肴的烹調至關重要。

(1)翻勺的技法很多,通常按翻勺方向的不同,可分為前翻、後翻、左翻、右翻。

前翻,也稱順翻、正翻,是將原料由炒勺的前端向勺柄方向翻動,其方法分拉翻勺和懸翻勺兩種。

後翻,也稱倒翻,是指將原料由勺柄方向向炒勺的前端翻轉的一種翻勺方法。可防止湯汁和熱油濺在身上引起燙傷,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珍珠倒卷簾”。

左翻和右翻,也稱側翻。左翻就是將炒勺端離火口後,向左運動,勺口朝右,手腕肘臂用力向左上方一扭一拋揚,原料翻個身即可落入勺內;右翻則是將原料從炒勺的右側向左翻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