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模塊1 掛糊技術(1 / 2)

主要內容

掌握掛糊、上漿與勾芡的種類、調製方法及操作技巧;了解掛糊、上漿與勾芡的作用、質量標準;明確掛糊、上漿的區別。

學習目標

1.掛糊技術

2.上漿技術

3.勾芡技術

能力培養

1.明確掛糊的概念

2.掌握掛糊的作用

3.掌握常用糊的種類及調製方法

4.掌握掛糊的技巧

知識拓展

1.掛糊所用烹調原料的種類和性質

2.各種糊在加熱過程中糊化作用與化學變化

掛糊就是將經過初步加工的烹調原料,在烹製(炸、煎等)之前,用冷水、澱粉或麵粉、雞蛋等輔助原料調製好的糊粘附在表麵的操作過程。凡是適宜掛糊的烹調原料形狀都偏大,多數是塊、段、厚片或整隻、整條等,經掛糊後製成的菜肴成品一般要求外焦裏嫩,所以多用六七成熱油鍋內炸製成熟或炸後再烹調。

一、掛糊的作用

(一)保持原料營養成分,增加菜肴營養價值

如果原料不掛糊而直接放在油鍋內炸,那麼原料中的營養素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大大降低了原料的營養價值。把原料掛糊、過油定形後,使表麵有了保護層,不直接接觸高油溫,這樣原料內部的營養成分不損失或少受損失。

(二)保持菜肴形態,增添菜肴色澤

凡是掛糊的原料,其形狀本身都比較大,多為塊、大片、段,還有整隻、整條之類的形狀,如果原料不掛糊、過油就直接烹調加熱,那麼多數原料極易變形。掛糊過油後,可很好地保持原料形狀,使其光滑飽滿。在加熱的同時,因澱粉在高溫下產生焦糖化反應,從而改變烹調原料原有的色澤,增加菜肴的美觀。

(三)保持菜肴原料中的水分和鮮味

一切烹調原料,特別是能掛糊的烹調原料都多少不等地存在著水分,正因為有了一定量水分的存在,才會使菜肴顯得鮮嫩柔軟。如果原料沒有水分,那就無從談起菜肴的鮮嫩和鮮味。當烹調原料掛糊後,就自然形成了保護水分和鮮味的屏障,從而保持了菜肴的水分和鮮味。

(四)擴大了菜肴的適用範圍

有些特殊的烹調原料,因其原料本身的特性,不宜直接炸製成菜肴。經掛糊後,再進行炸製可烹製成風味獨特的菜肴,如“拔絲香蕉”等。

二、常用糊的種類及調製

(一)水粉糊

澱粉、冷水調製而成的糊。澱粉和冷水的比例約為2∶1,先用適量的冷水將澱粉澥開,再加入適量的冷水調製成較為濃稠的糊狀。適用於厚片、塊或整形原料,以炸、焦溜為主。能使菜肴成品外焦酥、香脆,裏鮮嫩,色澤金黃。

(二)全蛋糊

用雞蛋、澱粉(或麵粉)調製而成的糊。全蛋液與澱粉(或麵粉)的用量比例約為1∶1,先打散全蛋液再加入澱粉(或麵粉),攪拌均勻即可,切忌攪拌上勁。適用於炸、炸溜、炸烹等烹調方法。能使菜肴外酥脆、裏鬆嫩。

(三)蛋清糊

用雞蛋清與澱粉(或麵粉)、冷水調製而成的糊。雞蛋清與澱粉(或麵粉)的用量比例約為1∶1,先將雞蛋清打散再加入幹澱粉攪拌均勻即可。適用於條、塊的成形烹調原料;多用於軟炸、拔絲等烹調方法。菜肴成品質地鬆軟,色澤淡黃。

(四)蛋黃糊

用雞蛋黃、澱粉(或麵粉)、冷水調製而成的糊。雞蛋黃與澱粉(或麵粉)的用量比例約為1∶1,先將雞蛋黃打散再加入澱粉(或麵粉)、冷水調勻即可。適用於炸、脆溜等類的菜肴。菜品特點是外層酥脆,內裏軟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