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毛腿”導彈是蘇聯製造的,它的飛行速度相當快,因此得名“飛毛腿”。

“愛國者”導彈是美國製造的反彈道導彈。

伊拉克在遭到多國部隊的沉重打擊後,使用“飛毛腿”予以反擊。美國則派出了“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短短10多天,伊拉克先後發射了25枚“飛毛腿”導彈,其中20枚被“愛國者”導彈攔截並摧毀。其後向以色列發射了10多枚,也大都被“愛國者”導彈攔截。整個戰事“愛國者”導彈的攔截率達到了95%,因此榮獲了“飛毛腿導彈克星”的光榮稱號。

在這場反導彈的戰事中,計算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飛毛腿”導彈的射程有600千米,“愛國者”導彈的射程隻有150千米,在“飛毛腿”導彈發射後3/4的飛行路程中,不能發射“愛國者”導彈。

這樣,從發射“愛國者”導彈到擊落“飛毛腿”導彈之間,僅有一分鍾時間。

在短短的一分鍾時間內,全靠計算機計算出“飛毛腿”導彈的飛行軌跡和控製“愛國者”導彈,在“飛毛腿”導彈逼到非常接近的時刻,才發出發射指令。在“愛國者”導彈發射後10秒的飛行中,導彈和目標的相對位置還要由計算機作出精確的確定,以保證攔截成功。

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的工作,靠的完全是有高度的可靠性、能高速運算的大型計算機。

所謂大型計算機不是指體積和質量很大,而是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功能強、可靠性好。實際上這種計算機已經微型化。比如裝在“愛國者”導彈頭部的計算機就是大型機的一種。

大型電子計算機又稱巨型電腦,或超級電腦,是計算機家庭中運算速度最快的一種,每秒可運算億次以上。比如我國生產的“銀河”億次計算機。

日本生產的巨型計算機每秒運算160億次,更是快得嚇人。最近德國也宣布研製成功了一種每秒運算為400億次的超級電腦,它采用16,384個最新一代處理芯片,並且用新的方法把它們聯接起來。

美國前總統布什1991年向國會提出的22項對美國至關重要的技術中,有一項就是高性能電腦,其中包括巨型電腦。美國的巨型機廠家已分別著手進行新的開發。其中克雷公司宣布將把巨型機運算速度再提高4倍,即達每秒2000多億次。

巨型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空間技術、天氣預報、宇宙空間研究、航空能力學分析計算、尖端工程的設計、國防等。

如果用過去的手搖計算機來運算今天的氣象預報數據,那麼幾千人揮汗如雨地幹幾天也幹不完,根本起不到對天氣的預報作用。這些工作讓今天的大型電子計算機來做,僅僅是幾分鍾的事,而且又準確,又可靠。

現代重大的科研項目,特別是航天技術方麵,離了它更是不行。比如航天飛機的主要控製部件就是計算機。美國航天專家說:“沒有計算機,航天飛機的上天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大型電子計算機是當代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實力。

現今在計算機大家庭中以大型機、中小型機、微機為主,將來的發展將傾向於微機和大型機。

計算機網絡世界

1992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競選時提出了“發展信息高速公路,振興美國經濟,恢複企業競爭活力”的競選綱領,此後,副總統戈爾言必稱信息高速公路。由此可見信息高速公路對美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信息高速公路呢?簡單的說就是通信網絡與計算機網絡的結合。

當今,通信非常發達,當你拿起電話,可以撥通世界各地;當你投寄書信,可以到達天涯海角,這一切當歸功於通信網絡。同樣,計算機的能耐很大,但擁有一台計算機的用戶,隻能使用它存取情報、數據和信息,而不能使用其他計算機用戶存取的情報、數據、信息。同時,一台計算機不能存取大量的情報、數據和信息,不能做較大的事情,更不能利用大型計算機存儲的資料。如果把不同地點、不同用途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形成網絡係統,這樣就可以使參加網絡的用戶,共同享用整個網絡中的情報、數據、信息,計算機的用途就大大擴大了。這就像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團結就是力量。

現在,計算機網絡一般是把各地的計算機和終端設備,利用現有通信線聯接起來,將來可以通過通信衛星聯結起來,遠距離傳輸情報、數據和信息。

終端設備通常是一個鍵盤和一台顯示器,你隻需操縱鍵盤,將問題“告訴”計算機網絡,答案會自動顯示在屏幕上。

1993年10月,中國計算機專家訪問美國,在東部城市波士頓,他們想了解一份會談資料,可是波士頓沒有這份材料,這些材料隻有美國西部斯坦福大學保存著。求助於計算機網絡,把終端與網絡接通,用鍵盤打入命令調閱這份會談資料,3分鍾後,電傳打字機上印出此次會談目錄,並詢問要第幾條,回答後,又過了3分鍾,談話記錄全部打印出來。計算機網絡的神速,由此可見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