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中,據報道美軍除進行大規模常規電子戰之外,還成功地進行了電腦戰試驗。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後,伊拉克從法國買了一種用於其防空體係的新型電腦打印機,準備通過約旦首都阿曼偷運到巴格達。美國在阿曼的特工人員得知這一情報後,便悄悄地把一套帶有電腦病毒的同類芯片換裝到該電腦打印機中。結果戰爭初期就使伊拉克軍事指揮中心的主計算機係統染上病毒,使伊軍花費巨大代價建立的防空體係基本癱瘓。這標誌著電腦戰時代的到來。
現在國外為了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都在出巨資懸賞研製摧毀敵方電子係統的電腦病毒工作人員。
在21世紀的軍事對抗中,若不能首先在電腦病毒對抗戰中穩操勝券,就無法發揮其作戰的威力,甚至在關鍵時刻會導致整個作戰係統失去作用,從而使整個戰鬥失敗。因此,國外有關專家認為,電腦病毒已成為21世紀決定戰爭勝敗的重要砝碼,它是核武器、航空母艦等威懾力量之外的又一重要威懾力量。
光計算機
光計算機是由光代替電子或電流,實現高速處理大容量信息的計算機。
為什麼要研究光計算機呢?因為光計算機有許多優點。
首先,傳遞信息速度快。電腦中的電子運動速度在理想情況下是光速,但在導體中的速度,最高不會超過每秒500千米,還不及光子流在導體中速度的10%,目前電腦的運算速度預計比光計算機慢上千倍。
其次,可以很容易實現並行處理信息。電腦中的電子是沿固定線路流動的。光計算機中利用反射鏡、棱鏡、分光鏡等,可以隨意控製和改變方向,這樣,在傳遞信息時,光束不需要導體了,可以相互交叉而不損失信息。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如果將電子通道比作鐵路網,光子通道比作空中航線,那麼,作為“火車”的電子將沿著“鐵軌”運行,當“火車”過“站”時,需降低速度。而作為“飛機”的光子卻可以筆直地飛達目標,甚至在橫越其他“飛機的航線”時,也不用減速。鐵路網的密集度畢竟是有限的,而空中航線的密集度幾乎是無限的,一塊直徑隻有5分硬幣大小的棱鏡,通過信息的能力卻是現在全世界電話電纜的許多倍。
再者,無發熱問題。電子會使計算機發熱,而光子不會。1969年,研究光計算機的序幕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揭開。
1982年,英國赫羅特—瓦特大學物理係教授德斯蒙德·史密斯研製出光晶體管。
1983年,日本京都大學電氣工程係佐佐木昭夫教授、騰田茂夫副教授也獨立地研製出光晶體管。
198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用半導體做成的光晶體管。光晶體管像晶體管一樣,有3個“腳”,兩個是輸入信號的,叫基極和控製極;第3個是輸出信號的。基極是一種反射薄膜,在控製光束下,反射薄膜對輸入的光束作出反射或不反射的反應。這樣,光晶體管的功能與晶體管的功能一樣,起到“開”與“關”的作用。然後,科學家運用集成光路技術,把光晶體管、光源存貯器等元件集積在一塊芯片上,製成集成光路,與集成電路相似。最後,選用集成光路進行組裝,就得到光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