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女戰神(1 / 2)

為了解決糧草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就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他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一得知情況,便下令將胡三舍斬首,可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麵子上放了胡三舍。對此,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親自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特意接待他人。也就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仲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就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朱元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下遊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然而陳友諒當中最強,是朱元璋占領應天所遇到的最有危險的敵手。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殺了倪文俊,並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太平、采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也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此時此刻,應天岌岌可危。也就這時,陳友諒聯手張士誠東西兩麵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此時,朱元璋立馬召集眾將商量對策,然而一時眾說紛紜。

就在朱元璋大營帳內,朱元璋對現在情形的應天甚是擔憂。他連忙對下麵說道:“諸位,現在情形十分緊急。應天岌岌可危。陳友諒聯手張士誠攻打應天,還請諸位想個良策化解危機。”

對此,徐達連忙說道:“此時,陳友諒與張士誠會隨時展開進攻,很有可能會東西兩麵進行夾擊。依我看,先拖住張士誠,再從側麵攻擊陳友諒。我想這樣,可以化解現在情形的危機。”

接著,湯和、朱文正等人也說道:“徐將軍說的有理。此時看來也隻能這麼做了。請主公,及時定奪。”

隨著,李善長連忙說:“最有危險的自然是陳友諒。如果陳友諒真是東西夾擊,那我們可以先拖住張士誠。但如果不是東西夾擊,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做了?就算是東西夾擊,可我們現在處境恐怕來不及抽出兵力去拖住張士誠。關鍵還是要派誰去最為合適呢?”

就這時,在下紛紛議論不休、議論不停。

就此,朱元璋連忙對女俠問道:“不知,女俠有何看法?”

女俠一聽,連忙說:“此時的情形,還真不好說。如果不能牽製陳友諒和張士誠,那就不好說了。兩者必須牽製,才能化解燃眉之急!”

緊接著,女俠身前的成畏日也說道:“傲雪,說的是啊。我也這麼認為。要將陳友諒和張士誠必須分化出來,不能讓他們緊密一起,要將其分開,這樣才能化解危機。時下,才能力保應天。”

當他們說到此時,朱元璋愣了一會,隨之說:“現在非常危急,必須要有良策才能退敵。大家再想想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於此,就當眾人眾說紛紜,可惟有劉伯溫卻一直默不作聲。而這個時候,朱元璋於是征求他的意見。

朱元璋一下問道:“伯溫。不知伯溫有何良策?”

劉基一聽,趕忙回應:“哦......我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也就莫過於陳友諒,就因他陳友諒,我們也自然集中力量將他消滅。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隻要等他等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便不難取勝。無論陳友諒、張士誠是東西夾擊,都會遭到沉重打擊。這樣,不但化解燃眉之急,還能將陳友諒等人滅之。這豈不是良策?”

朱元璋聽後,非常讚同劉基之觀點。他一下歡喜道:“好.....非常甚好!不愧軍師神機妙算啊!就依計行事。”

眾人一聽,也都覺得甚好連忙齊聲回應“是!”

很快,朱元璋便依計行事。以此,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特邀陳友諒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以作內應。然而之此,陳友諒便信了。可他萬萬也未想到,中了之計。等他發覺,一切為時已晚!

說到這,就次年夏日,應天之戰全麵打響!陳友諒聯手張士誠全麵對應天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從東西兩側,發起總攻。而朱元璋為了大敗陳友諒,以劉伯溫之計早已之此埋下伏兵,一舉消滅陳友諒。並與康茂才裏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