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1384),徐達在北平留守之時不幸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轉。然而次年二月(1385),病情隨即加重,便隨後去世。
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鍾山之陰,禦製神道碑文。當時聖上曾經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隻一徐達。”
幾年過去了,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終於騰出手來拿藍玉開刀。由而,聖上並借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當時稱之為“藍黨”。該案與胡惟庸案合稱為“胡藍之獄”。經兩個案件的發生,明初元功宿將已屠戮殆盡。
藍玉,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人氏,開平王常遇春內弟。初隸常遇春帳下,有膽有謀,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從由軍鎮撫積升至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隨之,二十年拜為大將軍,屯薊州。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今內蒙古東部貝爾湖)之戰,殺北元太尉蠻子之等,並降其眾,獲馬駝牛羊十五萬餘,焚其甲仗蓄積;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甚多。
朱元璋對其寵遇甚隆,比之為衛青、李靖,封為涼國公。但藍玉居功自傲,日益驕橫跋扈。他蓄莊奴假子達數千人之多;乘勢暴橫,並仗勢侵占東昌(今山東聊城)民田。
當禦史按問時,竟將禦史鞭打而驅走。北征時,私占大量珍寶駝馬無算。回師夜經喜峰關,因守關吏未及時開門,竟縱兵毀關而入。以上這些他所作所為,引起聖上非常不滿。然而,藍玉猶不收斂,擅定軍中將校升降與軍隊進止,導致朱元璋數次責備。也就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蔣氏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之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於此之下,朱元璋便遂族誅藍玉之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最後,朱元璋親自著手詔布告之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藍玉再次受命督修四川城池。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撫司南蠻反叛,藍玉奉命前往討平。接著,又平定都勻(今屬貴州),安撫司散毛諸洞,被加祿五百石,奉詔還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再命藍玉統領蘭州、莊浪等七衛兵,追討逃寇祁者孫,於是攻取西番罕東之地,當地首領哈昝等逃遁。時逢建昌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反叛,藍玉又奉命率軍征討,當藍玉率軍趕到時,都指揮瞿能等已大破其眾,月魯逃往柏興州。藍玉乃派百戶毛海誘捕月魯父子,送往京城處死,又盡降其眾。因此請求增設屯衛,太祖下詔許可。緊接著,藍玉又複請征當地百姓為兵,討伐朵甘、百夷,唯有這次聖上不許,藍玉這才班師回朝。
由於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由此,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因而,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禦史查問,藍玉大怒,一下將禦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皇上聞知,很不高興。
這時,又有人說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盡,皇上為此切責藍玉。當初,聖上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之上。可藍玉猶不改過,侍奉皇上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聖上因此多次責備之他。就藍玉西征返回之後,被封為太子太傅,然而藍玉卻不願位居宋、潁兩公之下。他便不滿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
此後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納他的建議,藍玉越發怏怏不樂。
當太子朱標還健在時,藍玉因為與朱標有親戚關係,經常友好往來。有一次,藍玉從蒙古班師回朝,麵見朱標時,他告知太子說:“我觀察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舉一動與皇上一模一樣。燕王不是一般人,遲早是要造反的,我找過人望他的氣,有天子氣象,你一定要小心。!”
朱標回答藍玉:“燕王對待我非常恭敬,絕不會有這種事情。”
藍玉向朱標解釋:“我受到太子您的優待,所以秘密告訴您這件事的厲害,希望我的話不會靈驗,更不被我說中。”此時,朱標沒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