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譚》是中古阿拉伯文學中一部規模宏偉,內容豐富的民間故事集。
它為什麼又稱《一千零一夜》呢?書中第一個故事向讀者交代說:阿拉伯國王魯亞爾酷愛打獵。可每次他出外打獵,王後宮女就同仆人們到花園飲酒作樂。國王發現後,一怒之下,把她們全殺了,並從此對女性產生了懷疑和憎恨。他每天娶一個女人,過夜後就殺掉。百姓深受其害,紛紛攜女兒逃難。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救其他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從第一個夜晚起,就以講述有趣味的故事來吸引國王的注意力,當天亮時,故事正講到高潮處,國王趣味很濃,沒有將她殺掉。山魯佐德就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地講,一連講了一千零一個夜晚,終於感動了國王,不再殺她。《一千零一夜》由此得名。
這裏所說的當然不是真事,而是虛構的,作用僅在於將全書形形色色的故事造成結構上的有機聯係。其實《一千零一夜》的產生和成書完全是另一回事。根據學者們考證,這個故事集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由口頭流傳編訂成書,經過了許多人的搜集整理,加工修改,從8世紀到16世紀前後,經曆了800年左右的時間才趨於定型。由文人編纂成書,出版問世,那就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