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嶽北領導農工會的謝懷德就曾經被捕入獄。那是一個夜晚,謝懷德帶領幾名農工會員趕往臨近鄉鎮指導工作,不慎中了對他懷恨在心的地主的埋伏,被交往縣城的反動軍隊領賞。當時正處於國共合作的高潮時期,所以縣城的軍隊也不敢公然殺害共產黨的知名幹部。於是他們想出了勸降的辦法。然而麵對高官厚祿的許諾,謝懷德的反應隻是扭過頭去,懶得聽一句這樣的廢話。勸降不成的反動派惱羞成怒,再也顧不上許多,諸般酷刑一一用了出來。雖不致死,但謝懷德也是身處煉獄,在鬼門關的門口徘徊。後來在黨組織的積極的營救下,謝懷德才死裏逃生,從死獄中走了出來。
1927年,湘贛邊界上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即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爆發了。毛澤東指揮起義武裝兵分三路,其中第二路武裝由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組成,謝懷德就在其中。三路武裝的進攻均受到挫折,數支隊伍被打散。其中謝懷德所在的第二路在安源起義之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占了老關、醴陵,又北進占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九月十六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謝懷德率部浴血奮戰,突圍出敵人的包圍圈來到萍鄉一帶進行遊擊作戰。
第二年的春天,謝懷德響應安源黨委號召,率部發起暴動。不料在轉移途中遭遇埋伏,不幸中彈被捕,最終被敵人殘忍殺害了。
幾十年過去了,昔日的硝煙早已淡去。但是,那些為了千千萬萬人民幸福而付出生命的自由鬥士們卻英靈常在。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將銘記史冊。這些光輝的名字中,必不能少了那個勇武的湘潭漢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讓我們永遠懷德。
第三節 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
(曾天宇)是個好教員,是能反映中國實際的馬列主義教員,是能傳播而善於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的一個好教員。
—— 朱德
曾天宇(1896~1928),江西萬安人。原名國香,他是江西早期革命活動家,萬安暴動的主要領導者。他和方誌敏、袁玉冰並稱為“江西革命三傑”。
一、英雄不問出身
1925年3月12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傳開,舉國悲痛,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悼活動。江西各界團體紛紛在南昌集會,籌備追悼事宜。5月4日,五萬多群眾走上南昌街頭參加公祭活動,使追悼大會活動達到高潮。而作為此次追悼大會籌備處領導成員的曾天宇,就走在公祭的群眾之間,憶起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他不禁淚沾衣襟:是啊,像先生說的那樣,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曾天宇出身於江西萬安縣的名門望族,父親既是商業資本家又是封建地主,除了做生意外,還有大量土地出租給佃農。父親希望曾天宇能“幼而讀,學而仕”,像他的哥哥一樣進入仕途,這樣就能保證家族興旺,光宗耀祖。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日後的曾天宇反而走上了一條漫長又艱難的“叛逆”之路。
萬安縣地處江西省東南部,位於羅霄山南麓。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五月洪水六月旱,百姓們經常是在辛勞一年後顆粒無收。即使這樣,卻仍然要承擔著沉重的賦稅和徭役,生活苦不堪言。從幼年起曾天宇就目睹了家鄉父老的種種慘痛,出身富貴的他不僅沒有沾染上嫌貧愛富的惡習,反而經常瞞著家裏人偷偷地接濟那些需要幫助的鄉親。當地的百姓都知道曾家有個好心腸的小少爺,他和那些經常以欺負窮人為樂的富家少爺不一樣。“小少爺以後一定有大出息”,當地的鄉親們議論著說。
辛亥革命之後不久,14歲的曾天宇進入了高等小學讀書。在這裏,他的視野得到了極大地開闊。學習之餘,他積極關心時事,偷偷尋找途徑弄來了很多進步書刊閱讀。在書中,他知道了帝國主義列強對國家的侵略,知道了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也知道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感天動地。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讓曾天宇看到了希望的同時,也燃起了他參與社會變革的熱情之火。他開始在學校鼓勵同學們多關心時事,向朋友們宣傳進步思想。剛開始的時候,曾天宇的行為並不為同學們所理解,因為他出身富貴,怎麼會真正參與革命這種窮人才感興趣的事呢?曾天宇聽到同學們的議論後大聲道:“英雄不問出身,富貴由來何處?我平生之誌乃振興國夏,解民倒懸,怎會被小小出身羈絆?”由此,同學們前嫌盡釋,曾天宇也在學校中擁有了很高的威信。
為了能吸收到更多先進思想,曾天宇追隨革命導師孫中山的足跡來到了日本留學,但旋即因尊嚴受辱毅然回國。回國後的曾天宇開始頻繁參加各種遊行集會,在思想和覺悟上不斷進步。不久,十月革命的炮聲傳進了中國,世界上第一個由無產階級建立的蘇維埃政權成立了。這仿佛一盞明燈照亮了在黑暗中摸索出路的中國人。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內各地都紛紛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時代大潮的感召下,曾天宇站在了鮮紅的黨旗下,宣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二、勇士由來何懼
曾天宇回到了他熟悉的家鄉萬安,準備解救尚處在軍閥黑暗統治下的家鄉父老。那時的國內形勢尚不明朗,各地的主要統治力量還是手握重兵的軍閥們。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活動都隻能在暗中進行,尚未具有與軍閥正麵對抗的力量。由於曾天宇的二哥曾振五擔任過江西省議會的議員,加之他的父親仍是萬安縣商會會長,所以他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當時所謂的上流社會。在刻意接近下,他認識了很多在當地頗有聲望的人士,為日後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時此刻的江西軍閥武裝對革命活動極其仇視,軍警、密探等等層層交織仿佛一張大網籠罩在南昌城上空。一些有關革命的重要情報經常無法及時傳遞。有鑒於此,上級黨委決定由曾天宇出麵,利用他在當地的人脈關係籌建一家書店。宣傳進步思想的同時還可以作為一處秘密的聯絡點,為以後傳遞情報提供方便。
接受任務的曾天宇立即行動起來。他找來在當地結識的“上層人士”幫忙,很快找到一家合適的鋪麵。這是一棟位於南昌市百花洲錫廠街的兩層小樓,原來是一家歇業的茶店。曾天宇用每月十二元的價錢租下了這裏,簡單地裝修後,這間叫明星書社的店麵就正式開始營業了。由於書社還是黨組織在南昌的交通站和秘密聯絡點,所以書社在開辦之初就做好了精細的掩護工作。書社的一樓作為營業場所,表麵上隻是銷售一些普通文化書籍來應對軍閥勢力的盤查,實際上卻提供大量如《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給有誌青年閱讀。書社的二樓是員工休息的地方,實際上卻是地下黨組織秘密集會和聯絡的會議室。為了避過敵人的耳目,在樓上的客廳裏甚至擺放著麻將和鋼琴等用品,以備不時之需。
出於工作上的需要,曾天宇經常要利用身份周旋在各色人物之間,套取情報。在長期的鬥爭生涯中,他數曆險境而麵不改色,已經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勇士。在書社開業不久後的一天,兩名獐頭鼠目的暗探走了進來。一邊假裝買書一邊偷偷向樓上張望。此時樓上的客廳裏正坐著南昌地下黨委的幾位負責人,他們是前來探聽上級組織最新動態的。突然兩名暗探順著樓梯向二樓衝去,千鈞一發之際,早就安排在樓下望風的夥計對著樓上大喊一聲:“掌櫃的茶水泡好了,再不喝就涼了。”聽見暗示的曾天宇不慌不忙搬過麻將桌來,和幾位地下黨組織的同誌打起牌來。他隨意地看著衝上樓來的暗探道:“二位走錯了吧,樓上是我和朋友打牌的地方,要買書到樓下吧。不過也好,我們正好三缺一,二位有興趣的話一起摸兩把怎麼樣?”一無所獲的暗探訕訕地笑著退了出去。
明星書社雖然隻開辦了三年,但是卻對當時的革命鬥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像它的名字一樣,仿佛一顆明星讓江西的民眾看到了自由和希望的光亮。
三、旌旗漫卷城垣
1927年,全國的革命形勢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穀之中。蔣介石公開背叛革命,瘋狂鎮壓傾向共產黨的進步人士,無數共產黨員被殺害。奉命調回家鄉萬安的曾天宇敏銳地意識到白色恐怖的浪潮很快就會席卷到這裏。他爭分奪秒地忙碌起來:一方麵將萬安的地下黨組織轉移到更加隱秘的地點,一方麵大力發展新黨員,壯大革命隊伍的力量。當年冬天,在曾天宇的主持下,萬安縣成立了江西省內較早的縣級黨委,也就是中共萬安縣委會。
曾天宇不僅是萬安黨組織的創建者,同時也是萬安革命武裝的組織者,他親自挑選和成立了萬安縣第一支革命武裝——萬安農民自衛軍。在和反動勢力的反複較量中,曾天宇意識到,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樣才能奪取政權,保護革命成果。經過一番訓練後,曾天宇親自帶隊,打敗了遂川的反動組織軍界偕行社。不久,又化裝成敵人巧妙地混入泰和境內,智取泰和縣城。一次次的勝利衝淡了大革命失敗後帶來的陰霾,為了徹底鞏固在萬安縣的革命成果,曾天宇將目光瞄向了萬安縣城。
在“八七會議”精神的鼓舞下,為響應江西省委提出的秋收起義計劃,曾天宇及萬安縣委決定在萬安縣發動一場大暴動,為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壯大聲勢。
曾天宇就是這次行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萬安行動委員會委員長、攻城暴動總指揮。在曾天宇的指揮之下,萬安農民自衛軍在1927年11月至12月間,先後發起了三次對縣城守軍的猛烈攻勢,雖然大大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但最終都因缺乏武器裝備而失敗。
這時,正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革命鬥爭的毛澤東知道了萬安的情況。他馬上發來一封信函,邀請萬安縣委同誌參加即將召開的江西前敵會議,共同商討未來江西境內的鬥爭形勢。並詢問是否需要井岡山根據地派出武裝協助萬安農軍。曾天宇和萬安縣委十分興奮,決定接受友軍的幫助。1月9日,曾天宇率領萬安武裝第四次攻打縣城,在井岡山武裝的威懾下,在參戰的數萬名農軍及革命群眾的浴血奮戰下,終於攻克了縣城,獲得了萬安暴動的勝利。暴動後不久,萬安縣成立了工農兵蘇維埃人民政府。
萬安暴動勝利的消息一時傳遍四方,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世界。因為這是江西省成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影響非同尋常。萬安第一次成為全國和世界的焦點。先是中共中央臨時負責人瞿秋白在《蔣介石上台與肅清共產》一文中讚美道:“江西萬安等處的農民暴動,已經使豪紳資產階級的報紙氣得發瘋。”1928年1月到3月《江西工農革命的紀錄》是這樣表述萬安暴動的:“萬安暴動的勝利,是全省蘇維埃革命的信號。”萬安縣蘇維埃政府“不但是萬安工農革命勝利的產兒,並且是江西第一個蘇維埃,為江西革命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麵——蘇維埃革命的局麵。”
四、英魂常伴青山
蘇維埃政府成立不久,曾天宇就參加了江西省委召開的前敵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高度讚揚了萬安縣的革命成就,並一再要求萬安縣委警惕敵人的卷土重來。多多運用遊擊戰術與保持優勢的敵人周旋,維護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果然,萬安暴動的勝利刺痛了敵人敏銳的神經,很快調集了大批軍隊向萬安縣壓來。根據情報顯示,至少有四個團數千人的反動軍隊在萬安周邊集結,形勢萬分危急,戰爭一觸即發。
曾天宇和萬安縣委的同誌經過反複推敲,決定放棄縣城的固守計劃,率領蘇維埃政權有生力量撤向廣闊的山區地帶,讓敵人一拳打在空處。但是,此次敵人來勢洶洶,大有不消滅革命力量不撤軍的架勢。他們來到萬安境內後,到處燒殺搶掠,無所不作。為了逼出隱藏的萬安武裝力量,凶殘的敵人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每到一個村落後都放火燒屋,將老百姓集中到一起逼問共產黨的下落,殺害了上百名無辜群眾。
為了不讓群眾無辜受戮,曾天宇不得不率領戰士們走出來與敵人正麵遭遇。但是由於敵我力量的過於懸殊,幾場遭遇戰下來萬安武裝損失慘重。暴露行跡後敵人步步緊逼,逐漸縮小了包圍圈,可以活動的山林麵積也越來越小。麵對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曾天宇決定率部突圍,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革命隊伍會合。但是嗅到氣味的敵人一路緊隨而來,封鎖了前往井岡山的一切路線。不久,轉移中的農軍與敵人一部分精銳不期而遇,一場激戰後,農軍隊伍被打散了,曾天宇單身突圍,與隊伍失去了聯係。
當晚,曾天宇偷偷下山,潛進羅塘灣春背村,準備休息後乘木筏順贛水而下,尋找江西省委。由於此地距曾天宇老家僅有一華裏,所以大部分群眾都熟知曾天宇的身份,願意幫助他隱藏行跡。然而人心難測,村裏一名叫曾考生的大煙鬼知道了這個消息後,馬上跑去羅塘灣的敵人駐紮地告密。在一千銀元的誘惑下,這個小人已經顧不得出賣的人是自己的叔叔了。
1928年3月5日晚上,陰雲密布,北風呼嘯,眼看一場暴風雨就要來了。敵人足足出動了一個營的兵力包圍了曾天宇藏身的房屋。他們知道曾天宇是萬安武裝的領導人,槍法必定了得。不敢貿然抓捕的敵人想出了一條毒計:驅逐百姓走在前麵。他們不停喊話,威脅曾天宇放棄抵抗走出來,不然就殺掉在場的百姓。
參加革命就是為了保護百姓,曾天宇不能讓無辜群眾為了自己受到傷害。他毅然走上藏身的屋頂,居高臨下連開數槍,擊斃了幾名妄圖撲上來的敵人。曾天宇眼看槍中僅餘最後一顆子彈,剛強不屈的性格不允許自己成為反動派的階下囚。他看著下麵眼含熱淚的群眾高聲喊道:“我願以身殉黨,決不為鼠輩所辱!”說完從容舉槍自盡,年僅32歲。
曾天宇是江西革命的先驅,他就如一盞明燈高懸在江西上空,讓在黑暗中掙紮的革命者看到了光明的力量和自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