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是聞名世界的旅遊風景區,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黃山的自然景觀是由山體景觀和氣象景觀相互映襯、迭加構成的。人們在讚歎黃山的奇鬆、怪石的同時,更為神奇多彩、變幻無窮的氣象景觀所陶醉。
1.雲海
雲海是黃山著名的風景“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溫泉之一。遊覽黃山的人們都以目睹雲海為快。站在半山腰,抬頭仰望,隻見白雲滾滾,銀浪滔滔,使人感覺像騰雲駕霧,如入仙境。登臨峰頂,站立雲層之上,頓覺視野寬廣,仿佛置身於浩瀚的海邊。波浪狀的雲層像大海一樣綿延遠處,群峰像海上的島嶼,若隱若現地沉浮在無邊無際的“汪洋大海”之中。
黃山的雲海一般在雨後初晴、受高氣壓控製,且有逆溫層存在時最易形成,這時大氣比較穩定,對流不強,雲頂高度在幾百米到1500米以下。黃山平均每年有52個雲海日,11月到翌年5月最為多見,是觀雲海的最佳季節。夏季因對流旺盛,天氣多不穩定,形成雲海的機會較少。
觀賞雲海宜在峰頂,視野開闊之處。一般選擇海拔1600米左右的風景點,其中尤以玉屏樓觀南海,清涼台觀北海,白鵝嶺觀東海,排雲亭觀西海景象最為壯觀。
2.霧
黃山的霧,飄忽不定,變幻無窮。有時從山穀中冉冉升起,忽而從半空中輕輕掠過,一會兒黑壓壓翻騰不已,突然間又升高變得薄如輕紗。濃霧迷幻,加上挺拔、陡峭的山峰,使黃山風景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黃山多霧,全年平均有霧日256天。其中夏季最多有76天,特別是7、8月份,平均每月霧日高達26天,春季69天,秋季有61天,冬季最少為50天,但每月平均也有16個霧日。
黃山的霧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夜晚地麵熱量向外輻射,空氣迅速冷卻形成的輻射霧,另一種是空氣沿山坡上升導致空氣溫度降低形成的上坡霧。由於黃山地處中緯,距海不遠,水汽豐沛,加之峰高林密,層巒迭峰,溝穀縱橫,地形複雜,所以黃山不僅霧多,而且形成的霧千姿百態,變幻奇特。
黃山有了雲霧,一切都變活了,它與山峰、日月、風雨、林木聯係在一起,動靜結合,姿態萬千。
3.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也是黃山著名的氣象景觀之一。當曙光衝破黑暗在東方初露端倪,東方地平線的顏色由灰變黃,由黃轉橙,使上空波狀雲底部鑲上橙黃透明的金邊;陡然,一個巨大的火球噴薄而出,閃耀著金光,染紅了茫茫雲海和重重山巒,這時候,奇峰、怪石、峭壁、蒼鬆與朝陽交相輝映,呈現出神奇壯麗的景觀。光明頂、清涼台這兩處地勢孤高,往東一望無際,是觀日出的絕好地方。
傍晚時分,極目西望,夕陽徐徐下山,天邊濃抹的晚霞向天頂輻射伸展,構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畫。排雲亭正是觀看晚霞之處。
黃山日出時間4~9月在5~6時之間,2~3月和10~12月在6~7時之間,1月在7時至7時05分之間。日落時間10~2月在17~18時之間,3~5月和8~9月在18~19時之間,6~7月在19時至19時12分之間。但由於黃山山崖溝穀相間,站在不同的位置看日出、日落,時間差異很大,如在光明頂、清涼台、玉屏樓、排雲亭等處看日出、日落,則所列時間基本準確。
4.冰雪世界
冬季的黃山,有一派大雪紛飛、銀妝素裹的風光。山峰是白的,幽穀是白的,就連登山的石階也被晶瑩的雪花淹沒了。粉堆玉砌,皚皚茫茫,銀山雪海,毛茸茸亮晶晶的。正如古人描繪的那樣,“黃山一旦成白嶽,三十六峰太歲宮”。
積雪使黃山的奇峰、巧石披上潔白的外衣,猶如數不清的瓊樓玉宇。雨淞——過冷卻雨滴(低於0℃仍為液態的水滴稱為過冷卻雨滴)落地迅即凍結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堅硬的冰層,使黃山的冬季更加美麗,極目望去,黃山的樹木、崖壁盡數被“水晶”包裹成了無邊無際的“冰晶世界”。還有,當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霧滴或水汽在樹枝上凝華成白色冰晶,就形成了“玉菊怒放”、“梨花盛開”的霧淞奇觀。特別雪後初晴的黃山,更是一片迷人的世界:金燦燦的陽光撒向叢叢玉菊、簇簇梨花,撒向五色的山峰,銀色的波濤,帶著寒氣的西北風肆無忌憚地卷起了細細密密的雪花,盡情地灑向天空,和金色的陽光融合在一起,像無數枚銀針在淩空飛舞,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美妙至極。
黃山光明頂的降雪期自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積雪日數平均全年約有46天,平均初積雪日期在11月下旬,終積雪日期在翌年3月下旬。山上氣溫低,風力大,雲霧多,出現雨淞、霧淞的機會也較多,平均每年雨淞可出現62天。積雪、雨淞、霧淞從10月到次年5月都可出現,主要集中在冬季(1月~2月),此時觀賞“冰晶世界”,常使遊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