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36 兄弟(1 / 2)

那瘦高個叫金節,因膽小怕事,兄弟們便幫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小蟲;那虎背熊腰的年輕人叫許定,外號酒鬼,嗜酒如命;那光頭赤膊小夥子叫李韶,人送外號光頭李,最愛出風頭。

正和黑牛潘文得扳手腕的那個壯漢,叫程勝祖,為人憨厚,但有一身蠻力氣,外號叫石頭。在那邊劃拳的兩人是兄弟倆,老大韓明,老二韓亮,兩人都是急脾氣,一點就著。牆角躺著的那個已經爛醉如泥的胖子,叫杜敬臣,酒量不行,每喝必醉,人送外號胖肚。正和應明拚酒的是個皮膚白淨的年輕人,叫潘慶,外號小白。海楊麵前的這個年輕人,叫魯安,是這些兄弟之中唯一讀過書的,也是這些兄弟之中家境最好的,外號秀才。

這些年輕人再加上方圭和綽號三爺的方貌,總共十三人,人稱清水十三太保。

這兄弟十三人,平時很難聚得全,今天借為大哥方圭接風的名義,大家難得聚在了一起,個個都高興壞了,大聲地喧嘩,大碗地喝酒。漸漸地,一個倒下來,過一會,又一個倒下了,不多久,除了海楊和方貌外,其他十一個兄弟都東倒西歪地躺在了地上。

“唉,每次都是這樣。”看到這場景,方貌歎了一口氣。海楊知道他這三弟酒量極大,人稱千碗不倒。

方貌此時看向了海楊,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不過,大哥你這次沒有醉趴下,真太奇怪了。莫非桃老給了你什麼醒酒神丹?”

海楊不好明說,隻能打馬虎眼說道:“嗬嗬嗬,三弟,你說呢?”

為了避免方貌繼續追問,海楊忙轉移話題,“三弟,我記得母親以前都叫我圭兒的,為什麼這次卻叫我臘兒了?”

方貌一臉困惑地看著海楊,回答道:“大哥,看來受傷之後,你的記憶還沒有完全恢複,母親一直都稱呼你臘兒的。”

海楊道:“我還真想不起來母親為什麼叫我臘兒?”

方貌道:“大哥,你是臘月出生的,母親給你取了一個小名就叫臘兒。母親總是習慣叫你臘兒,或者叫你方臘。”

“什麼,叫我--方臘!”

“是的,大哥,兄弟們有時也叫你方臘的。”

“方臘,方臘……”海楊反複念著這兩個字,大腦之中一片空白,在他的腦海中,到處轟鳴著四個字:我――是――方――臘!

方臘――這個名字對海楊來說並不陌生,兒時在看小說《水滸傳》的時候,當看到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因征討江南方臘而不斷地損兵折將時,童年的海楊就牢牢地記住了方臘這個名字,也深深地恨上了這個大壞蛋方臘。

長大之後,隨著知識麵的不斷拓寬,海楊了解到:方臘其實是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因不堪當時皇帝昏庸、奸臣當道的世道,遂揭竿而起,在江南以“誅殺貪官,保我鄉親”為口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但最後因起義軍內部的分裂,方臘起義僅僅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便被宋王朝給鎮壓了下去。

此時,已經脫離童年幼稚的海楊,已經慢慢地轉變了對方臘的看法,在他心目中,方臘敢於反抗皇權,為貧苦百姓謀生計、為普通百姓謀平安,狠狠地打擊了那腐朽透頂的北宋朝廷,不失為一位頂天立地、氣吞山河的好漢。

據史書記載,方臘是在睦州青溪縣挑起起義大旗的,而這個地方也正好是海楊的老家。為此海楊還竊喜過,為自己有這麼一個有名的英雄老鄉而暗自驕傲。

為了探尋這位英雄的起義足跡,前世的海楊曾去老家的“方臘洞”、“方臘點將台”等景點參觀過,憑吊英雄,懷古風*流。每當看到這些遊人罕至,荒涼蕭索的遺址,追憶起曆史,海楊心中總不免有幾分悲傷,為英雄的英年早逝而憤憤不平。

突然,一道電光從腦海中閃過,海楊猛地恢複了清醒,他想了一件很關鍵的事:史書記載,方臘是在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一一二一年,被奸臣童貫而擒,押往東京開封,被宋徽宗下令淩遲處死的。而現在是公元一一零三年,據曆史上方臘被殺還有一十八年。也就是說,他海楊――這一世的方臘――如果曆史不發生改變的話,那他僅僅還有十八年的生命。

一股悲憤之情直湧上海楊心頭,他恨老天爺不公:“既然給了我重生的機會,那為什麼隻給我十八年的生命,為什麼?為什麼?”

“不,老天爺隻給了我十八年的生命,我就偏不讓老天爺如意,我要改變自己的曆史,我要改變方臘的曆史,我要扭轉這亂世的乾坤!!!”

想到此處,海楊心中豪情頓起:“吾輩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好,這一世我就用方臘此名,創造出屬於我的一生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