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仔細端詳著這個形狀奇特的小木盒,小木盒呈很少見的刀幣狀,正反兩麵雕刻著遠古式樣的簡單花紋,一股古樸之風撲麵而來。方臘發現小木盒上裝著一把暗鎖,心中明白小木盒內的東西必定十分貴重,也不急於打開,收入了懷中。方臘在石窟中轉了好幾圈,並沒有其他的發現,並退出了石窟,順原路返回了自己在水潭邊的木屋。那一箱箱的金銀珠寶,對現在的方臘來說,並沒有多大用處,方臘將它們留在了原地,待以後再說。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方臘白天繼續刻苦地修煉武功,晚上則嚐試著用盡各種辦法打開那個奇特的小木盒。憑著七分技巧外加三分運氣,幾天之後,方臘終於打開了小木盒,小木盒中是一劄手卷,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物品。
方臘打開這劄手卷,通篇都是古老的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後創製的統一文字,一直到西漢末年,方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前世時,方臘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在母親的熏陶下,方臘對各種古代字體也是頗有涉獵,這個小篆還難不倒方臘。
手卷開頭就是一段話,“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凶。常合即為一,可以長存也。故聖人教其守一,言當守一身也……”方臘越讀越是困惑,這手卷所記載的顯然是一部武功心法,但其中的吐納、運氣路線卻和自己所修煉的小無相般若心法迥然不同。小無相般若心法是引天地靈氣入下丹田,蘊氣於臍下三寸,以打通奇經八脈;而這部心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描述如何將下丹田之氣引入上丹田之處,在上丹田之中蘊藏大量的天地靈氣。
方臘懷著百般的不解看完了手卷,當看到手卷的結尾部分,方臘終於恍然大悟。手卷結尾部分如此寫道:“此功法名為金丹火候,乃道家不傳之秘,東漢王玄甫手撰,有緣得之者當為鍾呂金丹派親傳子弟。”此時方臘方才明白,原來這部名為“金丹火候”的心法,居然是一部罕見的玄門心法,其作者王玄甫――方臘知道乃是道家的大師之一,又名王少陽,號東華帝君,後世人稱北五祖之第一祖,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李鐵拐就是此人。
方臘不禁想起了周侗老人對自己的一番囑托,“你身為五行靈體,但必須習得玄門心法,方能有所建樹,玄門心法是玄家各派的獨門之秘,你今後要多加留意。”方臘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在董昌的藏寶中找到了一部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玄門心法,想到不久的將來,自己就能擁有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飛劍斬敵的神通,方臘激動地來了一連串的空翻。
平複了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方臘開始仔細研究這部名為“金丹火候”的玄門心法,在一遍接一遍的研究下,方臘漸漸地對玄門心法的奧秘有了一定的了解。玄門心法的關鍵在於引動天地靈氣中的五行元素,在上丹田中結成金丹乃至元嬰,由於隻有五行靈體之人才能自由支配天地靈氣中的五行元素,這造成了能夠修煉玄門心法的人極為稀少。
按照金丹火候心法的描述,修煉玄門心法可以分成六個境界,一為開光期,上丹田中形成液態丹丸;二是築基期,液態丹丸轉變為半固半液之態,稱為泥丸;三為金丹期,泥丸變成固態,稱之為金丹;四為神照期,金丹逐步成長,長大到約一寸大小;五為元嬰期,金丹具有了與人相似的形態,謂之元嬰;六是飛升期,傳說中修煉到這個境界,凡人便可以飛升成仙了。
方臘突然想起小無相般若心法中對於修煉到第十二層、第十三層的描述,“金丹之成,難關初破;元嬰之現,終成正果。”這和金丹火候心法的六個境界頗為吻合,難道小無相般若心法練到最高境界,也能結成金丹和元嬰,方臘猜測到。
不過方臘可沒有空管這些小事,現在的他,一門心思放在了金丹火候心法之上。方臘在水潭邊找了一塊平整的岩石,盤膝坐下,閉上雙眼,將全部身心放在上、下丹田之中,按照金丹火候心法的運氣路線,將下丹田中的金、火兩種元素從下而上,緩緩地向眉心處的上丹田之處彙集而去。
一個時辰過去了,二個時辰過去了,方臘驚訝的發現,自己下丹田之處的真氣在急遽地減少,但上丹田之處彙聚的金、火元素卻極為稀少,僅僅形成了一個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塵粒大小的氣團。此時,方臘才真正明白修煉玄門心法的艱難,按照這種進度下去,估計修煉了十年都不一定能夠達到開光期的境界,這還是在下丹田之處蘊存有充沛真氣的情況下;要是下丹田之中沒有足夠多的真氣儲備,要修煉到開光期還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呢,方臘不禁有點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