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英國的阿諾特醫生用冷凍治療乳腺癌的嚐試以後,世界許多國家都相繼開展了這方麵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許多患有癌腫的病人,經過冷凍治療之後,症狀改善,病情好轉,有的甚至連癌腫也消失了。有一位84歲的老人,舌頭上長了鱗癌,經多方治療均無效果。於是,醫生決定用“冷刀”除癌。經過三次冷凍,僅3—4個月時間,癌腫便消失了,僅留下一小塊很細的疤痕。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也開展了冷凍醫療和冷刀(即低溫冷凍)除瘤的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績。據浙江省中醫院眼科和冷凍組報道,有一位42歲的農村婦女,左下眼瞼有一腫塊,皮膚高低不平,瞼緣全層垂直裂開。經診斷,確診為基底細胞癌。前後進行了兩次冷刀手術。
手術一個月後複查,瘤體消失,瞼裂愈合,眼瞼平整,結膜麵光滑,療效甚好。隨訪5年以上,無複發現象。
冷刀為什麼能“切”除腫癌呢?近年來國內外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在-40℃或更低溫度的作用下,癌細胞內外會形成水晶,使細胞脫水,電解質濃縮,代謝紊亂,進而引起細胞中毒;冷凍還會使細胞質的脂蛋白變性,造成細胞膜破裂;此外,冷凍又會引起組織淤血、小血管栓塞,導致癌細胞缺血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