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夜光玉為什麼在夜間能放光(1 / 1)

古代魏國人田父有,在荒山中采得一塊原玉,直徑一尺,但是尚不能確定是不是寶玉。他把這件事告訴鄰居某人,鄰居欺騙他說:“這是一塊怪石,藏在家裏是不吉利的。”田父有雖然覺得疑惑,但是仍舊把原玉放在廳堂邊的廊屋裏。當天晚上,他們看到原玉會自己發光,使屋內也照亮了。一家人看到原玉的奇異放光現象,感到很恐懼,結果就把它丟棄於荒野。

鄰居偷取了這塊原玉,獻給魏王。經過玉工的識別,這確是一塊無價之寶。魏王就賜給獻寶者千金,並且封他做上大夫的官。這段故事的原文記載於《太平禦覽》。

我們知道《太平禦覽》是一部給宋代皇帝看的大型百科全書,並非神話小說,所以是一種事實的記載。從現在科學的觀點來加以分析,原玉的發光是一種放射現象,其實質是放射性物質產生的熒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300多年的古代魏國,可以說是最早發現的放射性熒光現象,並有可靠的史書記載。可惜限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可能對這種熒光現象作深入的研究,而後代人也沒有引起重視。隔了2000多年,在1902年底,居裏夫婦經過深入研究物質的放射性現象,提煉出氯化鐳。一天晚上,他倆在實驗小柵屋裏,第一次看到氯化鐳發射出藍色的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