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終極真相(1)(1 / 3)

2012年10月3日下午

西貢的村屋旁發現一具被燒焦的男屍,西九龍重案A組組長丁俊帶人勘察了現場,在三個小時後拿到了驗屍報告。

“死者全身70%以上的皮膚麵積被燒焦,無法辨認麵目特征,但骨骼完整。死者顱骨破裂,應該是致命傷。死者的氣管和肺部沒有出現炭化反應,應該是死後被燒屍。死者胃裏仍有殘餘的食物,處於未完全消化狀態,相信是在進食後四至六小時內被害。胃內溶物已經送去鑒定科化驗成分了。”法醫卓晨曦說。

“為什麼會有兩個小時的誤差?”

“這取決於死者的身體運動程度。如果死者在進食後有過劇烈的運動,食物消化的速度會加快,但如果處於靜坐或緩慢運動狀態,食物從進入食道至完全消化需要七個小時左右。”

“具體的死亡時間能確定嗎?”

“很困難。一般我們會通過屍體僵硬程度,體溫下降程度和屍斑的沉澱程度判斷死亡時間,但屍體被長時間燒過,皮膚表麵組織、肌肉組織,包括血管都受到損傷,加上屍體被土埋,空氣、濕度和溫度條件跟自然條件下的完全不同,所以無法判斷具體的死亡時間。”

“土埋時間如果不同,會出現多大的誤差?”

“一般來說,在密封的土壤環境中,死者的腐化速度是正常條件下的1/8。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死去八天的人,如果是被土埋,他的生理狀態會與死去一天但是暴露在空氣中的人十分相似。”

“以他的情況來看,死亡時間的範圍有多大?”

“從發現屍體的時間倒推,一個半月之內都有可能。”

“怎樣可以準確判斷他的身份?”

“骨質鑒定和DNA測試都可以做到,而且我知道,有一種頭骨恢複程序,可以通過頭骨的結構模擬出死者大致的麵貌。你們可以試一下。”

“卓醫生,”助手進來,“食物鑒定的結果出來了,證實死者胃中殘留的是鵝肝醬。”

“有沒有發現藥物成分?”丁俊問。

“沒有。”

“沒有藥物成分,死者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被殺,說明他有可能是在防範意識很弱的情況下被害,死者跟凶手很可能認識。”丁俊看著卓晨曦說。

“哦,還有,”卓晨曦說,“死者拳頭緊握,我在他的掌心發現了一條白金鏈,上麵隱約刻有字符,但是因為磨損變得模糊不清,已經送去技術科修複還原了。”

“死者握在掌心的東西,通常是破案的關鍵,不管怎麼樣,先做頭骨模擬吧。”

卓晨曦給死者做了頭骨模擬,模擬結果竟然顯示死者是鳳凰樓的董事長黎佑銘,卓晨曦又取來黎佑銘的生活用品,通過DNA測試證明了死者的的確確就是黎佑銘。

2012年10月5日上午

袁子櫻看到黎佑銘屍體的時候,身體像僵住了一樣,心痛的感覺從胸腔蔓延開來,眼淚忍不住要湧出來。但是,她很快意識到自己的身份,隱忍著喪父之痛,把黎佑銘在加拿大的親人的聯係方式給了丁俊,然後走出停屍房。丁俊吩咐了手下人幾句,把袁子櫻請進了辦公室。

“袁子櫻小姐,鑒於你和死者的關係,我有些問題需要和你確認一下。”

袁子櫻心裏咯噔一下,“我和董事長的關係也跟這個案子有關?”

丁俊的眼睛瞟了一眼報告說:“你不需要在我們麵前用這樣官方的方式稱呼他,我們已經知道,你是他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