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確是一段佳話,皇上也樂得成全,便笑著應了,讓皇後直接給連家傳旨,年底讓那女子進京便是。
接二連三的聖眷恩典旨意如一聲炸雷在京城中響起,絕大多數權貴人家此刻方知原來那個率先種植了棉花以此發家的連家就是威寧侯夫人的娘家那個連家!
便是璃王也懊悔得恨不得捶牆。
他太目下無塵了。從來都認為連芳洲就是一個頗為狡詐的鄉下婦人而已,李賦已經回京,前二年也的確不見他出現半點影子,璃王也信了他是真的失憶了。
既然失憶了,那也不可能做出什麼事情來,否則也不會娶個鄉下婦人。
所以,他也沒有命人去查過李賦或者連芳洲。
至於那種植棉花的連家,在他眼中也就是個種地的,並且他想,便是這棉花再賺錢,種的人多了價錢自然就降下去了,這連家再富能富到哪兒去?能跟他一個天潢貴胄比嗎?
也不過是個鄉下土財主罷了!
他堂堂璃王殿下,難不成還看得上區區一個土財主的財產?
所以對這件事情,他也並沒有怎麼在意。
畢竟,以他的身份,還沒到會去關注一個泥腿子的程度。
對於皇子們是如此看法,其他的官員貴戚們毫無利害關係的,就更加不可能去查什麼了!
所以,連芳洲連澤姐弟來京這麼長時間,人們對他們的最初印象僅僅停留在“進城的鄉下泥腿子”上,加上這姐弟妹一家子並李賦都不是那等喜歡炫耀高調的,因此並不知道其實如今連家的家底要比他們其中絕大多數人要厚得多!
並且每一年都在繼續加厚。
這個消息爆炸性的傳了開去,無數人悔得腸子都要青了!
早知道如此,連芳洲是沒戲了,連澤的親事說什麼也要謀上一謀啊!
人家不僅有錢,還簡在帝心有前途,又有個好姐夫,跟老敏郡王和留郡王妃都有關係,家庭成分還簡單,家庭背景也簡單,結成了這樣一門姻親,用起來簡直就是得心應手,絲毫顧忌猜忌都不必有啊!
眾人這時候方回想起連家送往徐國公府的聘禮為何那麼多:那時候還各種猜測呢,其實事實是人家根本就不差錢啊!
眾人悔不當初的時候,自然又羨慕起徐國公府徐大小姐這個幸運兒起來。
都說這人啊真正就是得看命,命裏有時總是有的錢,哪怕之前再怎麼不好也會有;那命不好的,分明原本應該是你的,看上去十拿九穩的事兒,結果偏偏就是成不了!
你還別不信,這京城中不是現成就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嗎?一個徐國公家的大小姐、一個璃王妃娘家的六小姐!
得!朱玉瑩早就不知道到哪兒去了並且這輩子也別想再回京城出現在人前,卻又被人拉出來說道了一番!
連澤此時還沒有回京,連家還清淨些,連芳洲家卻差點兒叫人踏破了門檻,各種各樣的人上門拜訪。
有單純做人情拉關係將來萬一好用得上的,也有來打聽關於棉花的事情的,也有想要給連澈、連芳清說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