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作戰,最可怕的是什麼?
戰爭從來都不畏懼堅固城池,險要地勢,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每戰必勝,吃敗仗是常有的事,隻要以後能搬回就好。
但讓所每一個統軍大將畏懼的問題,甚至不是斷糧缺水,而是營嘯。在通訊極為不順暢的時代,一旦發生營嘯,基本上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不用敵人動手就損失慘重,嚴重的甚至能威脅到統軍將領的生命。三國時期,最典型的就是牛輔,因為手下士兵有不滿者出逃引起混亂,導致其以為全軍叛亂,匆匆帶著幾個心腹逃走,最終卻被心腹背叛殺害。
劉勳遇到的情況,其實和營嘯差不了多少,不同的是,營嘯之稱,多發生在夜裏,而在戰場上,稱之為潰敗。人在大多數時都是隨波逐流的,一旦有人禁受不住壓力而崩潰,自然就影響到其他人,乃至整個軍隊都是如此。所以當潰敗發生時,基本上無可阻擋。
所以,對軍隊的控製力,永遠是冷兵器時代將領所麵臨的首要問題。在傳令靠騎馬的時代,軍隊越多就越不好指揮。白起成為關東諸國的噩夢,是因指揮60萬大軍一舉坑殺了趙國46萬人,韓信最為自信的,是在帶兵上能夠“多多益善”……若是無法對守將軍隊形成有效的掌握,就像曆史上的苻堅,雖然投鞭斷流,但手下各族大將心懷鬼胎,百萬大軍被幾聲咋呼就弄得崩潰而逃,根本都不用東晉軍隊作戰,直接就渡河追殺,還創造出風聲鶴唳等成語傳世。
所以,一個能夠掌控住軍隊的優秀將領是十分重要的,以治軍嚴謹而聞名的將領,絕對能有一番大成就。放在遊戲中,人口基數龐大了不止十倍,就更加如此。
但顯然,劉勳不是這樣的人,甚至他連一個合格的將領都不是。一番風順的時候還好,一旦出現了問題,就顯示出能力不足。
劉勳的大營和劉風大營相聚5裏,和劉風在城外建造的土山也差不多,算是個鼎足之勢,並不在一條直線上,這也是他的大營能立起來的原因。雖然經過幾的廝殺,雙方損失都不,但依舊不足以將全軍擺出。當前麵的軍隊崩潰之時,劉勳的手上依舊有不少的兵力。
如果他能夠當機立斷,在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就派出得力屬下前去處理引導,或許還能夠阻止全軍的潰敗。但是他沒有,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他措手不及,不知道該做什麼,延誤了時機。而他身邊能提醒他的呂範,始終沒有開口。
兵敗如山倒。
劉勳沒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阻止潰敗的士兵衝擊軍營,就注定了他的失敗。當亂軍湧入大營之後,更是影響原本還保持陣型待在大營中的士兵,不多時,就引發了全體的混亂,將領們除了身邊的親兵,再也找不到自己的部曲。
作為統帥,劉勳自然不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這個後果,因為即便他是袁術麾下的老人,這個黑鍋他也背不起,否則即便是逃回去,也會被暴怒的袁術斬首。所以在發現事不可為的時候,他立即表現的憤怒至極,還親自帶人鎮壓逃回來的潰兵,甚至親手斬殺了好幾人。在此過程中,他一直怒罵之前那些出戰的將領,將責任全都推到他們頭上,讓周圍人都聽到,此戰之敗,不是他自己的問題,而是那些統兵將領治軍不嚴、訓練不勤、出戰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