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海上貿易(1 / 2)

劉風的手裏,至少還有兩個可用之人,蔡邕和駱俊。駱俊曾經擔任陳國相,完全可以主掌一郡。而蔡邕,則是主管教育的不二人選。他的閨女蔡琰,就和學霸一起在管理學堂了。

還有劉風帶回來的劉曄和呂範兩人,回到江東,劉風也沒有多管,也沒有把他們當俘虜看,任其四處閑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人對江東也越來越認同。一個對江東曾有恩惠(贛江之戰),一個算是劉風的同宗(雖然這個比較虛),隻要劉風開口,估計不會有被拒絕的可能。隻是劉風一直沒有出聲,他們自己的矜持,不可能上趕著來主動投靠。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些大政要實施下去。

首先,限製境內出現大地主必須堅定的執行下去。對於世族,劉風給他們前程,給他們富足,但唯獨不能給他們土地。一旦有了太多的土地,就需要充足的力量來保衛,人數一多,就會在地方形成不安定的因素,一旦官府示弱,他們就會趁勢擴張,逐漸形成門閥勢力。

這是劉風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在財物上他不限製大族,甚至出錢將那些配合的他的大族的土地贖買過來,鼓勵他們從商致富。也就是會稽大族不多,劉風一開始占據了主動,其餘幾家也比較配合,以此為基礎形成合力,這才能繼續在丹陽和吳郡實施開來。

江北則更為富庶,廬江的大族更多,周氏更是其中的首腦。其實原本周氏是不打算投奔劉風的,最有可能的是多處下子,讓周瑜一個人加入到江東。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誰能想到袁術突然就稱帝了,讓他們根本沒有選擇。按即便如此,周氏一族任由許多人不願意遷移到劉風治下,依舊做著累世公卿的美夢。但最終,周氏家族會議上,周瑜還是服了大部分人。至於堅決不願意到江東的,簡單,分家就是。

有了周氏的帶頭作用,其餘大族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拿了錢就開始籌備其他的生意了。

萬幸的是,這個時代雖然經過了數百年獨尊儒術的影響,但儒家還未走進死胡同,九品中正製也沒有形成,即便是儒學傳家,也不是唯讀書論,杜絕其他一切。

其次就是要繼續募兵。

廬江之戰讓劉風暴露出軍隊數量不足的短處,雖然他一向認為兵貴精而不貴多,但有時候,數量確實是一大優勢。袁術、孫堅、曹操、袁紹等人攻城掠地的同時,各戰略要地無不是備足大軍,以防發生意外。像袁術,無論魯國潁川打的再激烈,陳國、梁國始終沒有動靜,未受到戰爭波及。同樣的,陳留、山陽等地也是一樣,就是因為有足夠的大軍坐鎮,雙方都不想也不敢隨意將戰爭擴大化,因為承受不起戰爭帶來的消耗。

而劉風,一旦調動大軍,實在沒有太多後備力量。若是出兵太少,則進攻無力;若是出征大軍太多,則後方空虛,萬一有變,應對不足。

之前劉風出動五百萬大軍,後來又增加到六百萬,劉風是打了對折的,留在吳郡、豫章、會稽留有一部分兵馬,以防意外。甚至劉風還想著自己率軍出征,能將之前因析地置縣而導致不滿的山越人引出來,但顯然是失敗了,山越人還在忍受著。

在會稽,屯駐大軍,也不隻是為了防止山越,還防著的是於吉派下山傳道的人。宗教信仰永遠都是個難題,就算是現代也無法杜絕有人以宗教為幌子圖謀不軌。但這個也是失敗了的,傳道士老老實實的傳道,沒有任何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