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的“石老人”是怎麼回事?
“石老人”是青島市的十大勝景之一。在青島東部的海邊上,人們會看到一個高約十幾米的巨石靜立在波濤翻滾的海中,它的形像很像一個翹首盼望的老漁夫。你知道“他”在等誰嗎?有關“石老人”的傳說非常動人。相傳很久以前,一個老漁夫和自己的寶貝女兒——牡丹相依為命,以捕魚為生。忽然有一天,災難降臨到他們頭上,東海龍王搶走了老漁夫如花似玉的牡丹姑娘。老漁夫非常傷心,每天都在這裏等待寶貝女兒的歸來。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天長日久,他竟變成了石頭人靜立在海中。多少年來,到過青島的遊人都要來這裏看看這位悲慘的老人。其實,“石老人”是在海水和陸地的相互作用下隨著地質曆史的變遷而形成的。如果低潮時,你可以看到形似老人的石頭與海岸是相連接的;而高潮時,海水就會淹沒“石老人”與海岸之間的岩石,把“石老人”孤立起來。當你去青島旅遊時,一定不要忘記看看這令人動情的景色啊。
海洋中可能存在“淡水井”嗎?
海水又苦又成,如果說海洋中也有淡水井,你能相信嗎?在我國閩南的漳浦縣古雷半島的東麵,有一個叫菜嶼的小島。距菜嶼約500米的海麵上就有一處淡水區,叫“玉洋”。在廣袤的大海中能有一處淡水源,可以為漁民和來往船隻補充淡水,這可是太美妙不過的事了。實際上,在國外,也有很多海中有“淡水”的現象。例如,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古巴東北部之間的海洋裏,周圍海水含鹽量很高,但在中間卻有一片直徑約為30米的海域水是淡的。這裏的水,其顏色、溫度、波浪都同周圍的海水不同,所以想補充淡水的船隻很容易找到它,並稱它為“淡水井”。
人們發現海洋中有“淡水井”後,便對其進行了考察。經考察發現:原來這裏的海底有一塊凹地,底部有一口噴泉,這種噴泉有的比陸地上最大的噴泉還要大,每秒鍾能噴出泉水40多噸;再加上那裏的海水不深,源源不斷的噴泉就頂開海水,形成了海水中的淡水區域,就像一口水井一樣。除了海底噴泉外,在流入海洋的大江巨川入海口,由於淡水流量巨大,往往也能形成類似的淡水區。比如在非洲西海岸剛果河河口附近航行的船隻,雖然遠離大陸150千米,卻能在大西洋中取到淡水。原來,在海底有一條寬闊的海底河穀,它正是剛果河的河槽延伸到大西洋底的部分。由於剛果河的流量和流域麵積均占世界第二位,每秒鍾流量為3.9萬多立方米,大量的淡水不斷沿著河穀從大陸湧來,所以就在海洋上形成了一片與眾不同的淡水區了。
海中真的會出現“飛碟”嗎?
同學們可曾聽過這樣的故事:1967年秋,美國的“阿爾文”號潛艇在大西洋百慕大執行海底考察任務。當潛艇潛至80米水深時,突然一股暗流襲來,艇身劇烈晃動,就像陀螺一樣在水底打起轉來。這種突如其來的反常水文現象使“阿爾文”號立即緊急上浮。當“阿爾文”號浮至水麵時,發現底下有一個直徑達500米,厚度約60米的異常液體圓盤在快速打轉,並慢慢向艇尾方向滑去。這種現象就像空中的不明飛行物UFO一樣,因此也被稱為海中“飛碟”,已經普遍受到海洋科技界的關注。據科學家們統計,迄今已發現大海深處的“不明飛行物”有340多個了。
事實上,海中“飛碟”就是一種特殊的水團。這種水團從溫度、鹽度、密度、比重,以至於所含的化學物質成分,都與周圍的海水不同。因此,它的表現就是一個邊緣分明的“獨聯體”。這一股與眾不同的水團隨著海流和旋渦,一邊前進,一邊高速旋轉,形同旋轉著的大盤子。它會“周遊”海洋世界,長達數年而不解體。科學家已經研究發現,海中的“飛碟”大多數都誕生於大江、大湖和大河的入海口處。在那裏當比重和性質迥然不同的淡水與海水相遇時,就會出現互不相容的場麵.彼此就如“井水不犯河水”一樣互不侵犯,直到海洋深處還能以各自不同的速度打轉。海中“飛碟”的規模很大。在大西洋中發現的一個大“飛碟”,直徑達80千米,它在海洋中飛速旋轉時,竟“吞進”了大量的魚蝦,使這些魚蝦長時間暈迷不醒,直至死亡。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在大西洋百慕大神秘失蹤的船隻和潛艇.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由海中“飛碟”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