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海洋與人類的關係(2)(1 / 3)

為什麼加拉帕戈斯群島會如此涼爽呢?原來,強大的秘魯寒流就流經這裏,把南極洲的冷水源源不斷送到赤道附近;又由於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以及常年盛行南風和東南風的影響,使表層海水向偏西方向外流,造成近岸一帶發生下層冷水上泛現象,使該群島處在冷海水包圍之中,結果,這塊本應炎熱的地方因受海洋調節作用而成為氣候涼爽的群島。一些幼小的企鵝就是隨南極冰塊被秘魯寒流飄流到了這裏,由於環境適宜而存活繁衍下來。現在該群島上已有數千隻企鵝,這可是企鵝生存的最北方了。

北冰洋夏季冰融化得比南極多嗎?

北冰洋地處北極,屬寒帶。北冰洋的冰層是很厚的,而厚厚的冰層是很難融化的。但北冰洋和南極不一樣,南極的冰在夏季融化得很少,而北冰洋的冰在夏季卻融化得較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北冰洋,盡管每年融化冰的比例變化很大,但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冰層是在夏季融化的。這主要是北冰洋與其他海洋不同,它雖然幾乎被大陸環繞,但北大西洋暖流還是從大西洋流入,通過太平洋上的白令海峽也有少量暖流進入,從而在500英尺的水麵以下就形成了一層2500英尺厚的暖流層。其次,在夏天,陽光晝夜不斷,相對平坦的北極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時間長,再加上北半球陸地麵積大、夏季氣溫高,北極與北半球中緯度大氣的熱量交換要比南極與南半球中緯度大氣的熱量交換大得多。這就是北冰洋冰層在夏季融化多的原因。

科學海洋學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人類在海洋上航行已有幾千年的曆史了。這其中主要有的是海盜掠奪史和商業貿易史,算得上科學海洋史的曆史卻很短。真正海洋科學時代是從19世紀“挑戰者”號調查船全球海洋考察開始的。當時,英國“挑戰者1”號調查船進行的首次全球海洋考察就在362個海洋站位上進行了測深和生物采集,還測量了海洋世界各海域的地磁值,采集了海底底質樣品,觀測了海洋深層水溫的季節變化(首先采用顛倒溫度計測溫),發現了世界大洋中鹽類組成具有恒定性的規律(這是海洋學中一個最基本的發現),測量了海洋環流、透明度等,奠定了現代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學研究的基礎;該次考察資料經20年的整理彙編,出版了《H·M·S·挑戰者號航行科學成果報告》50卷,海洋科學時代就從此開始了。

漂流理論是怎樣的?

樹葉會在水中順水漂流,小舟也可以在水中順流自由自在的流動,這就是漂流產生的結果。那麼,漂流理論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原來,漂流理論是由冰山運動得到啟示而發展起來的。挪威海洋學家南森長期從事北極海洋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在冰區長期漂流研究過程中,他發現冰漂移的方向與風的方向並不一致,而是在風向的右麵20度~40度處。他對此很不理解,於是就寫信給當時正在作博士論文的瑞典人厄克曼,請求他對此給予說明。1905年,厄克曼經過研究和計算,提出了風漂流理論。漂流理論就是這樣被提出和發展起來的。

在厄克曼風漂流理論的基礎上,20世紀50年代初,由幾個國家的海洋學家共同研究,提出了世界大洋環流的理論模式——風生漂流理論。按照這一理論的觀點,海洋上層洋流是由一個風生流渦所構成。這個流渦在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運動,在南半球則反之;對深層環流而言,則是分別由南極區域威德爾海和北極區域挪威海裏形成的底層水團緩慢向赤道的運動所形成的。風生漂流理論的建立,使人們對海水的總體運動方式茅塞頓開,對世界大洋環流有了一個脈絡清楚、層次分明的解釋。因而,有人將20世紀50年代初之前的海洋物理學發展階段稱之為漂流海洋學階段。

我國海區深度基準麵是何時確定的?

海區深度基準麵就是海圖上注記水深的起算麵。你可別小看這個基準麵,它在工程及軍事上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在舊中國,這個起算麵並不統一,我國的北方大部沿用日本使用的、概略的最低低潮麵;南方則大部沿用英國使用的平均大潮低潮麵,因此形成了舊中國水深資料十分混亂的狀態。解放後,我國確定了采用理論最低潮麵作為我國海區的深度基準麵,並於1958年海區基本測量時正式使用。1975年,我國統一了37個站的深度基準麵,結束了我國深度基準麵的混亂局麵。

誰最先提出了海拔高程的概念呢?

“海拔”高度就是由平均海水麵起算的地麵點高度。那麼,為什麼地麵點的高度不從陸地開始起算,還要從海上算起呢?這是因為陸地高低不平,且緯度不一,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平均海水麵則是一個科學的概念,能正確反映出地麵點的高度。1956年,國家規定以青島驗潮站多年平均海麵為全國統一的高程起算點,稱為黃海平均海麵或黃海基準麵。中國地圖上標注的海拔高度都是從這個基準麵起算的。那麼,是誰這麼聰明,提出了海拔高程的概念呢?原來,這個概念正是我國元朝著名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1231年~1316年)於1275年提出來的。700多年後的今天,郭守敬的這個概念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國地形及水準測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