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北方的香港”嗎?它就是具有百年曆史的北方最大的外貿港——大連港。
“把大連建成北方香港”是大連港的發展目標,大連港目前已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建立了通航關係。從1988年開始建設的大連新港——大窯灣港一期工程的10個泊位已經於1996年建成,它包括可停靠第四代集裝箱船舶的深水泊位。二期工程於1995年到2000年又建成10個泊位,使得大連港至今已擁有80多個泊位,吞吐能力近億噸。在不久的將來,大連港還有可能超過香港,成為北方的一顆明珠。
我國最大的人工港是哪一個?
天津港曆經50多個春秋的發展,已成為我國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大的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它擁有貨運泊位68個,其中萬噸以上深水泊位48個,碼頭岸線總長17600米,已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1994年港口吞吐能力首次突破4000萬噸大關。隨著第四代集裝箱船首先在天津港投入運行,該港的集裝箱年吞吐量在1994年就已經達58萬標準箱,約占全國總吞吐量的25%。跨世紀工程新港北疆的5個萬噸級深水泊位已列入國家建設項目。到20世紀末,天津港吞吐能力已經達到1億噸。
我國的“無霧港”在哪裏?
無霧港,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霧的港。我國的“無霧港”在哪裏?大家都會認為可能在北方沿海吧。其實,我國海霧最少的地方,不在北方,而在南方熱帶沿海。經過長年觀測,在我國北緯20度以南的海域,很少出現海霧。例如,西沙群島平均三年才出現一次海霧。海南島的榆林港就從未有過有霧的記錄。所以,位於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就是我國“無霧港”之一。除此之外,在我國的台灣省也有“無霧港”。據資料記載:台灣島東側的花蓮港,近50年從來沒有見過霧。在台東、恒春兩地,當地居民在50年裏隻見過一次海霧。
為什麼海霧在我國南方熱帶海洋不多見呢?這是因為,要形成霧,水汽要多,溫度又要低,水汽要呈過飽和狀態,但我國南方熱帶海洋海水溫度高,蒸發旺盛,再加上熱帶海洋空氣上下對流運動旺盛,低空的水汽大多被上升氣流帶到高空,低空難於形成海霧所需的水汽含量,所以,我國熱帶沿海港口就很少能見到海霧的蹤影。
北京的出海口位於哪裏?
在距天津港70海裏的渤海岸邊,有一座新港正在崛起,這就是北京、唐山兩市共建的京唐港。1993年7月17日,北京和唐山兩市簽署建港協議,這標誌著中國首都將有自己的出海口。京唐港臨仁川望長崎,負京津引晉冀,是環渤海聯通內地與海外的重要港口。目前投入運營的已有兩個1.5萬噸級泊位。在西部港區的8個泊位中,3.5萬噸的1號泊位為中國最大的散裝水泥泊位,已於1994年9月18日完工通航,而它的2號~6號泊位也已於1995年底完工,形成了650萬噸吞吐能力。按工程進度要求,預計到2020年,京唐港年吞吐能力將達到3600萬噸。
我國第一個郵運專用碼頭哪年建成?
郵運碼頭就是專門用於郵政運輸的碼頭。我國第一個郵運專業碼頭是煙台市郵電局的專用碼頭。該碼頭工程於1985年11月底竣工投產,是一個千噸級泊位,碼頭長70米,護岸204米。在建設碼頭主體工程的同時,配套的自動信揀設備也同時建成。
郵運專用碼頭的建立,有效地減輕了郵政空運和陸運的壓力,但由於其速度太慢,運輸時間太長,在越來越注重速度的現代社會,郵運專用碼頭並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
哪一個港口將成為我國南方的物資集散中心?
我們已經知道,青島前灣港將成為我國北方的航運中心,那麼,誰將與之呼應,成為南方的物資集散中心呢?它就是珠海港。珠海港位於高欄島區,擁有麵積達88平方千米的天然大港灣,離國際大西水道僅1000米,可建1萬噸~25萬噸級的碼頭泊位100多個,建成後年吞吐量可達1億噸以上,將成為比香港維多利亞港大1倍的國際性港口。1992年4月18日,珠海港舉行了奠基儀式。建設者們削平了33座山頭,填海造地6平方千米,用300萬方石頭填海造堤,築起了6千米長的聯島大堤,由高欄島的牛角沙港口直達南水島的榕樹根灣。珠海港的兩個2萬噸級碼頭於1993年11月底投入使用,一個10萬噸級碼頭於1993年9月份動工,1996年完成一期工程,25萬噸級油碼頭正在興建。與此配套的高欄島環島公路已建成,連接西區與珠海市區的50千米長、8車道的高級公路已大部分貫通,其中耗資4億元、長3125米、寬31米、上下行6車道、橫跨西江的磨刀門的珠海大橋經過27個月奮戰已於1993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