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第五大島上興建港口有什麼意義?
東海島是我國的第五大島,它位於湛江港外的雷州灣與廣州灣之間,麵積286平方千米,東西長30千米,南北寬12千米。東海島地處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海陸聯係的樞紐,又是我國西南金三角經濟區的進出口咽喉。它是我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口岸,在亞太經濟圈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經濟地位。
東海島地處湛江港南部,與南三島成犄角之勢,在這裏建港,既可利用湛江港現有條件與規模,又可沿東海島的東北岸線發展湛江港的新港區。東海島的海岸線長90多千米,其中麵向湛江港的東北部龍騰至蔚律6.5千米的深水岸線,是湛江港的精華部分,可同時通航30萬噸級的貨輪和50萬噸級的油輪。東海島的建設目標是建成年吞吐量1.5億噸以上的國際大港。
大榭島開發為什麼被稱為是跨世紀的宏偉工程?
你知道嗎?位於港口周圍的島嶼也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1993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中信公司開發寧波大榭島,並給大榭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國家將一個海島賣給國內一家企業進行開發,這在共和國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人稱“大榭島模式”)。
開發設想將分三步走:第一步進行基礎設施,計劃建一座800米長的跨海公路鐵路兩用橋,將大榭島和北侖港區連接起來;第二步,主要通過國際招商,大規模引進外資,逐步開發港口、倉儲中轉、高新技術產業及金融、旅遊、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第三步,把大榭島建成以出口加工、國際貿易為支柱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現代化港口和外向型工業區。整個工程計劃用15年時間,基礎設施投資約為20億~30億人民幣。
開發大榭島不僅有利於上海浦東開發,促進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將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帶入了我國的改革大潮中,稱它為跨世紀的宏偉工程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香港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
香港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位於亞洲太平洋地區中心,背靠祖國大陸,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香港地理環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海,水閣港深,氣候宜人,是優良的天然海港之一,也是旅遊、購物的理想場所。可你知道“香港”是怎麼來的嗎?原來,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以及附近海域的235個離島。香港島位於珠江口之東,九龍尖沙咀之南,東西長約16.8千米,南北寬約3.2千米~8千米,麵積75.6平方千米,是香港地區的第二大島。香港島最早名叫“裙帶路”。“裙帶路”是說有條山路在港島山腰蜿蜒而過,自九龍海上望去,宛如婦女的裙帶,因而得名。香港一名的由來說法頗多,主要有兩種。有人認為是從“香港村”一名而來。香港村原屬官福司(九龍)所轄,英國人最初到香港就是從這裏登陸的。村裏有一條小溪注入大海,水手們發現這裏的溪水甘甜可口,常來汲水作飲料。因此,這條小溪便得名香江,它的港口就叫“香港”了。也有人說香港的名稱從“莞香”而來。香港原屬廣東東莞縣,以前東莞以出產香料著稱,叫做“莞香”。當時莞香多由東莞運到九龍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島石排灣(香灣仔)集中。由於該港口是香料的集散地,所以就有了“香港”的美名。
為什麼說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