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神奇的中國島岸(5)(1 / 3)

終年定居在大洲島峭壁縫隙中的金絲燕,主要集中在島上南羅洞一帶。該洞高約200米,入口處上寬下窄,石徑彎曲,鬥折蛇行。金絲燕就在這陰暗狹窄、縫隙眾多的洞穴中成群造巢,所產燕窩為上等的食用燕窩。燕窩之所以珍貴的原因之一是它采摘極難。南羅洞的金絲燕,一般築巢在20米~30米高的崖壁上,采窩者常會發生墜崖事故,摔得粉身碎骨。

燕窩高昂的經濟價值,致使島上金絲燕難逃無巢繁殖後代,瀕臨絕種的厄運。據估算,目前在大洲島上每年僅能采摘到0.5千克左右的燕窩。保護金絲燕,保持大洲島的生態平衡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海南省人民政府已經把大洲島列為金絲燕自然保護區。

“海中猴國”指的是我國的哪裏?

從海南陵水縣新村港出發,隻要渡過一條五六百米寬的海峽,就到了一個長滿灌木林的小島,這就是我國萬裏海疆上獨一無二的猴國——南灣島自然保護區。

南灣島的麵積隻有867公頃。過去由於濫捕濫殺。山林被毀,猴子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之後,封山育林,嚴禁捕獵,現在猴子已恢複到20群、500多隻,這裏確實稱得上是猴子的自由王國。

南海諸島是怎麼樣的?

在我們偉大祖國廣袤的海麵上,散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島嶼和暗礁,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萬頃碧波之中,在我國南海這片被古人稱為“千裏長沙,萬裏石塘”的浩瀚海洋裏,就散布著珊瑚島嶼、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灘多達200多個。其範圍北起北緯20度7分,南到曾母暗沙;西起東經109度5分,東到東經118度附近,大致分為4個群體。按照位置不同,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個群島,統稱為南海諸島。

我國南海諸島範圍線的畫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1935年4月,當時的中國政府正式出版了《中國海南各島嶼圖》。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比較全麵、詳細地公布我國南海諸島嶼的地理位置。與過去出版的地圖不同的是,在4個群島的外圍畫有一條長弧圈的範圍線,並標繪出最南端是曾母灘,地理坐標是北緯4度、東經112度。這張地圖不僅向世界各國表明範圍線以內的島嶼屬中國版圖,還顯示了我國在此範圍內享有曆史性海軍權益,也為以後地圖出版提供了正式依據。

抗日戰爭勝利後,原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11月派內政部、海軍部和廣東省政府的官員,乘艦前往南中國海,接收南海諸島,在西沙的永興島、南沙的太平島重建主權碑,重新勘測,繪製詳圖。1947年,原國民黨內政部刊印《南海諸島位置略圖》,核定公布了159個島礁的地理位置。1948年2月,原國民黨內政部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繼續保留了南海的這條斷續範圍線。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一再重申對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和在此範圍線內的曆史性海洋權益。我國地圖出版部門根據政府的這一立場,在出版發行的中國地圖中,繼續沿襲使用了過去關於南海諸島外斷續範圍線的畫法。而許多國家也把我國的南海諸島以及這條範圍線標繪在本國出版的地圖上。

南海口的“神秘島”是怎麼回事?

同世界很多地方一樣,我國的南海也曾有過“神秘島”。1933年4月,法國“拉納桑”號考察船來到我國的南海,在南沙群島海域進行水文測量。在該船的航海日誌中記載著他們在南海發現“神秘島”的怪事:“拉納桑”號全體船員親眼見到在第一回駛過的航道上,突然矗立起了一座無名小島,島上林木蔥籠,水麵倒影婆娑。可半個月後當他們再來此處調查時,此島卻蹤影全無。對於這個時有時無、出沒無常的小島,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隻好在航海日誌上注明這是一次“集體幻覺”。

海洋學家說,在漲潮的時候,洶湧的海水經常奪去一片片土地,其中一些就形成了真正的小島,在這些由黏土和泥沙構成的小島上,生長著大樹和小灌木。小島被大風或海流卷入大海後,碰上海底突出的岩石,小島就固定下來,但過後不久就又被海水吞沒了,此其“神秘”之一。此外,南海中還有許多沙島,沙島一般高出海麵約3米~5米,麵積最大不會超過2平方千米,上麵長有樹木,形成植被。這些沙洲由於水壓的驅趕,會上升露出水麵,但有時僅僅幾天過後就崩潰消失,此其“神秘”之二。當然,“神秘島”也有可能是由於浮現在海上的雲層所造成的“陸地”假象。1492年,哥倫布船隊在馬尾藻海就曾遭到如此“陸地”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