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器官移植(2 / 3)

那麼,有沒有更微小的人工心髒呢?

1982年12月2日,世界各國心髒科大夫都屏住了呼吸,把目光聚焦於美國某醫院:一中年人因意外的車禍,心髒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患者生命垂危。由於患者其他髒器完好,醫療小組決定:給該患者植入一台名叫“賈維克7型”的人工心髒!術畢,“賈維克7型”開始進入工作狀態,患者情況逐漸好轉,開始靠這台人工心髒維持生命。世界各地的大夫們驚呼:“這是現代醫學的勝利!”“各種微型化的人工髒器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紛紛進入人體!”

然而,10多天後,患者開始出現腎功能衰竭,隨著時間的推移,肺、肝等多器官功能也開始衰竭,術後第112天,患者死亡。在這112天中,“賈維克7型”人工心髒正常搏動了1300多萬次!它以事實證明:人工心髒是完全能代替心髒的!盡管“賈維克7型”的一部分——推動血液的氣泵始終是放在體外,是靠幾根管子和體內的人工心髒連在一起的,但我們已有理由相信,體積僅有拳頭大的人工心髒,一定會很快進入人體。目前,在德國的一些大的心髒中心,一些原本是隻能長期臥床的嚴重的心髒疾病患者,已能背著一個比肥皂盒大2倍的人工心髒在病房的樓道內四處跑動。理所當然,臨床大夫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將體積進一步縮小的人工心髒植入患者體內,使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樣外出活動。

同種異體原位移植術自1963年成功地應用於臨床以來,經過30年的積累,取得了十分矚目的成就。截至1992年底,全世界共有157個肝移植中心,1990、1991、1992三年中共完成肝移植手術26371例,其中美國的74個中心共完成15842例,其他國家的83個中心共完成10529例,3年完成率穩定在70%左右。其適應對象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肝髒損害。在這些中心裏,肝移植也和腹部其他大手術一樣成為常規手術,救治了大批以往無法救治的病人,並有許多精彩的記錄。

到1992年底,術後成活11年以上的42例,其中1例術後已存活22年11個月,各項檢查都正常。這中間有29例是由美國丹佛城的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完成的,有8例是由荷蘭、英國、德國的醫生完成的。他們中最大的受術者76歲,最年輕的受術者是出生後12天,最瘦小的接受者是位4個月的嬰兒,體重隻2.5千克。他們中不用免疫抑製劑長期成活的有6例,現已分別存活13年、11年、10年、7年(2例)、5年。

第一例爆發型乙型肝炎孕婦於1989年8月完成肝移植後順產一嬰孩並於3年半後又生產第二胎。第一例天門冬琥珀酰合成酶缺乏病人,於1988年2月被成功施行肝移植術,術後肝功能良好(由美國匹茨堡大學醫學院完成)。第一例劈開肝髒將活體右肝移植於一位63歲女病人,並存活良好的病例,是由德國醫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