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旁腺移植:任何原因的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引起全身鈣、磷代謝障礙時,均可進行甲狀旁腺移植。此種腺體移植排斥反應小,成功率高,手術簡單易行,但供移植的腺體來源有限。
其他:腎上腺的移植用於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胰島移植用於治療A1型糖尿病等移植術正處於積極的探索和日益成熟之中。
在過去的30年間,外科醫學領域不斷取得新成就,時至今日,除大腦外,幾乎所有人體主要器官均可成功移植。然而外科手術能否真正延緩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生命,還取決於所移植的器官是否受患者本身免疫係統的排斥。
由於這種免疫排斥的現象極難避免,因而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後,仍需長期甚至終生服用類固醇之類的免疫抑製藥物,以增加存活的機會。然而,長期服用免疫抑製藥物會導致種種後果嚴重的並發症,因而大大削弱了器官移植的醫療效果。
美國外科醫學研究者以白鼠為實驗對象,曾利用一種免疫方法先將所需移植器官組織的小部分注入接受移植的白鼠體內,然後在數日後,再將所需移植的整個器官或組織移植給白鼠。結果,在毋需藥物的協助下,白鼠體內的移植器官安然存活,而且無免疫排斥現象。
上述的免疫方法是根據近年一項新興的免疫訓練概念發展而成的。近年來,有些免疫學家認為,人體免疫細胞的敵我辨認能力似乎來自胸腺的訓練及督導。如果這一概念正確,而移植組織或細胞又能先與胸腺相處一段時間,那麼胸腺將能訓練免疫細胞使之視移植組織如本身組織而不予以排斥。
為證明上述概念可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外科學家貝克爾率先以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白鼠為實驗對象,先在移植前將少量的健康胰髒細胞注入病鼠胸腺之內,數日後再將大量健康胰髒組織移植給病鼠。結果,在移植後除接受過一次抗淋巴細胞的注射外,白鼠體內血糖恢複正常,顯示移植其體內的胰腺組織並未受到免疫排斥,而且能像平常一樣分泌所需胰島素。
意大利科學家羅慕西曾利用上述方法在白鼠體內實驗,進行了完整器官——腎髒的移植。在手術前他先將移植腎髒的部分組織注射到白鼠胸腺內,10天後羅慕西將整個腎髒移植到白鼠體內。移植後,白鼠體內腎髒功能正常,不使用抑製免疫劑,也未出現免疫排斥現象。
目前,人類腎髒的移植能否使接受者獲得較長的存活期,完全取決於移植器官能否借藥物的幫助不被排斥。如果上述免疫訓練法日後被應用於人類的器官移植,則無疑是器官移植外科上的一項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