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能否進行大腦移植呢?目前廣泛應用的電腦是不是人類目前已開發出來的,以後均代替人腦的人工髒器呢?
人類的神經係統是由大腦皮層的各級神經中樞、脊髓的各級初級中樞及連接神經細胞之間、神經細胞與效應器、感受器的神經纖維組成。與任何機器上的電路網絡一樣,人的神經係統也以極其複雜的網絡回路遍及全身各處,在無數錯綜複雜的網絡中,大腦(皮層)起最高級中樞的作用:一方麵,大腦把來自各級中樞的信息加以分析、綜合,形成特定的感覺;另一方麵,大腦(皮層)會不斷發出各種指令,令軀體完成各種動作。
衡量器官移植成功的標準有兩條:第一,被移植的器官必須克服急性排斥反應而存活;第二,被移植的器官必須恢複主要功能,否則,任何髒器移植都毫無意義。
現已證實:由於血腦屏障存在,引起排斥反應的關鍵——淋巴細胞不能透入中樞神經係統,也就是說,腦組織的移植不會引起排斥反應。因此,隻要滿足大腦的血液供應,移植的大腦即可存活,這一點,現代醫學水平已完全達到。
然而,要想使被移植的大腦恢複主要功能——隨意支配另一個軀體,目前人類的技術力量則遠遠達不到這一點:現代醫學根本無法使被移植大腦與另一個軀體間重新建立無數的錯綜的神經網絡聯係,相應地,被移植的大腦根本不能恢複其主要功能,從這一點上看,人類的全腦移植目前是不可能的!
那麼,將來有一天,臨床上已完全能重建被移植大腦與另一個軀體間的神經網絡聯係時,大腦移植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假如有一天,一位男球星因車禍被輾得粉碎,但頭顱完好,一直靠人工的血液灌注維持著思維活動。球星有時也很焦慮:除自己思維清晰、大腦完整外,被輾碎的軀體已被迫切除,因此,他不時催促大夫,盡快為他找副軀體,以早日把大腦移植上去,與球迷們見麵。碰巧,5天後,一位女歌星也因一場可怕的災難失去了頭顱,但軀體卻完好。無奈,大夫隻好把男球星的頭移植到女歌星的軀體上並成功地重建了神經網絡聯係。試想:新“組建”的這人究竟是男球星還是女歌星?應該去見球迷還是歌迷?
盡管人類目前根本不能進行全腦移植,但大腦皮層以下的腦組織的移植術即在積極探索之中。1982年,瑞典進行了世界首例腎上腺髓質腦內移植術治療帕金森病,取得了部分療效;稍後,又進行了海馬基質等腦組織的移植。至今,全世界已進行了約200例腦組織移植以治療某些疾病,也取得了一些療效,但令人遺憾的是:無任何資料能肯定移植的腦組織與宿主(受者)的神經係統建立了肯定的神經網絡聯係。
垂體移植是腦組織移植的一個特例,因作為一個內分泌器官,腺垂體是靠分泌激素隨血液循環到達靶器官而起生理作用,而不是靠神經網絡傳遞信息。移植的垂體無需與受者的其他神經細胞建立聯係即可完成生理功能。現在,用垂體移植術治療垂體性侏儒、席漢病等正在世界各地醫療中心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