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闌尾總是愛發炎
闌尾發炎,一般人常說是盲腸炎。其實,這是兩種病。
先從解剖學說起。人的腸子大致分成大腸和小腸兩部分。小腸是吸收營養的,大腸則主要是吸收水分的。小腸與大腸的交界,幾乎是個直角形,小腸呈垂直進入大腸,交界處叫做回盲部,這個部位正好在右下腹部。
回盲部在構造上有幾個特點:
第一,大腸的起點是個盲端,也就是“死胡同”,這是因為小腸與大腸並不是端對端的連接,而是在大腸起端靠下一些的地方進入。所以大腸的起點就成了盲端,稱為盲腸。
第二,大小腸交接處,有一個肉質的瓣膜,這個瓣膜是個活門,又是單向活門,隻讓小腸中的食糜渣滓進入大腸,而不讓大腸中的內容物回流入小腸。這樣,已經開始變成糞便的大腸內容物,就不能回流,因為大腸裏是有細菌的,而小腸沒有。
第三,在盲腸這條死胡同的未瑞,還帶有另一條細長形的小死胡同——闌。
闌尾大約6~9厘米長。就是它容易發炎,這叫闌尾炎。闌尾炎發作時,右下腹部疼得厲害,有時需要開刀做手術,把闌尾割掉。
為什麼闌尾愛發炎呢?原來,它是又長又細的死胡同,出口又狹。如果糞渣、糞塊掉到裏麵去,就不容易再出來。糞塊常帶有細菌,這一來,細菌在闌尾裏作怪,就發起炎來。除去糞塊外,寄生蟲(如蛔蟲)、蟲卵也容易進入闌尾引起炎症。
什麼是炭疽病
炭疽病臨床特征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原係食草動物(羊、牛、馬等)的傳染病,人因接觸這些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類而被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壞死及特異的黑痂,或表現為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杆菌性敗血症。
傳染源
主要為患病的食草動物,如牛、羊、馬、駱駝等,其次是豬和狗,它們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間接接觸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糞便及病灶滲出物具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1.經皮膚粘膜,由於傷口直接接觸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強可直接侵襲完整皮膚。
2.經呼吸道,吸入帶炭疽芽胞的塵埃、飛沫等而致病。
3.經消化道,攝入被汙染的食物或飲用水等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見於農牧民、屠宰、皮毛加工,獸醫及實驗室人員。發病與否與人體的抵抗力有密切關係。
流行特征
在動物和人群間發病有一定關係,造成家畜流行的諸因素也與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關。本病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夏秋發病多。
耳朵流膿是什麼症狀
耳內流膿多為中耳炎的表現,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典型的病史是在感冒後出現耳部劇烈的疼痛,但耳流膿後疼痛反而明顯減輕。感冒後即出現耳內流膿,量多,且一般無臭味多為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常。但在持續性發作,不易痊愈,量少,且有臭味,或者伴有頭痛時要考慮是否為膽脂瘤型中耳炎或者肉芽性中耳炎,此時多需要手術治療。伴有耳內流血,頭痛時還要警惕中耳癌的可能。耳內流清水樣分泌物可以為普通中耳炎,也可以為結核引起。外耳道炎亦可以出現耳內流水,外耳道癤腫的病人在耳內流膿前可能有明顯的耳廓牽拉痛。
科普樂園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常與慢性乳突炎合並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開始後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統稱為慢性。臨床上以耳內反複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減退為特點。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嚴重的顱內、外並發症而危及生命。根據病理及臨床表現分為三型: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