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文章時,阿Q一幹人等均不知去向。
真像魯迅老爺子說的:“行狀很渺茫!”
子非魚大概又會開玩笑說:
“阿Q一行又‘穿越’去了奧斯翠利亞,那地方是中國人‘穿越’的首選。”
玩笑歸玩笑,我的最後手段,是去拜訪那幾個“知情的地方官員”。
糟糕的是,對方打來電話說:那幾個“地方官員”無從查考。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托辭”,加之也很不擅長和官員們打交道,就隻好敬而遠之了。
文史館的人倒還認識兩個。但據說文史館曾經派人詢問過阿Q等人,個個要麼“記不清了”,要麼得了“失憶症”,“半失憶症”患者如阿Q,最後不了了之了。
萬般無奈之下,隻有硬著頭皮“考據”了。
關於阿Q的“穿越”,“正傳”上沒有說。但既然沒有說,就給後人留下可想象的空間。但“正傳”可是確鑿說阿Q被“槍斃”了。於是我又去查“正傳”,也隻說到阿Q被綁縛法場和遊街,誰親眼看見阿Q被槍斃?也沒有說,這又是一個“可想象的空間”。
而且即使真有人親眼看見阿Q被槍斃,阿Q仍然可以“靈魂穿越”的,隻是我的阿Q是實實在在“原身穿越”的。至於他怎麼“穿越”的,是需要費一番功夫“考證”的。
於是想起“正傳”上說,老爺子曾經托“茂才公”查過阿Q犯案的卷宗,雖然隻查的是阿Q“何許人也”,但既然有阿Q犯案的卷宗在就好辦,可那又必須是文豪一類才可調閱的,無名小輩之類還是不要麻煩“茂才公”的好!而且我也不認識“茂才公”,除非他也“穿越”到了“現代的未莊”,但那時我又可能因為怕太麻煩而不去討教“茂才公”了。再說那“卷宗”經過兵荒馬亂的多少年,在不在也還是個疑問。
好在可以去省立圖書館查當時的報紙,如《蘇報》、《新聞報》,甚至《怡情報》、《江淮日報》、《新青年》等,也是興之所至,失望而歸。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本來這裏是有《申報》的,但據說此報後來被日資收購了,就不免有些“杞憂”。權衡再三,為避阿Q的“諱”還是決定隱去的好。雖然有乖史法,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總比被罵什麼“奸”的好。
漂亮的女館員說:“1901年清廷重開‘報禁’,但管製仍然很嚴,‘造妖書妖言罪’直到1910年還在實行,並發生了迫害報人事件。如轟動一時的‘蘇報案’、‘卞小吾案’等。‘阿Q穿越案’貌似不可能有,即使有,也一定是在被禁之列,所以無可查考。”
就此可知阿Q“穿越之謎”無史料可考,沒有捷徑可走,大師們又沒有《穿越教科書》出版——是我沒有查還是沒有——顧不上深究,隻能靠想象了。
但地質學上是確有“穿越法”存在的,不過那是地質學的專有名詞,並不是小說家所指的“時空穿越”。
穀歌號稱“可實現搜索者思維的跨時空穿越”,《有道百科》注解說:“這隻是這家充滿幽默感的科技巨頭的一個愚人節玩笑而已。”
百度的一條線索是讓人興奮不已的:“《回顧長征·甘孜會師》:近二百天來,我們且戰且走,穿越了湘、鄂、黔以及滇、康等五個省份。六盤高峰上掠過陣陣雁群,一隻隻引吭高歌,穿越雲層。”
然而遺憾的是顯然阿Q又不可能在其中。倘若不然,假使阿Q也“躋身”其中,那當然是十分值得可喜可賀的,但時間上卻有些對不上了,恐怕會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疑問。除非那時他已經是一個將軍一類的人物,但似乎又不太可能。
至於那“穿越雲層的雁群”,雖然有“精衛填海”的例子在,可以讓人“為之一振,遐想連篇”,可惜阿Q又實在很難相配,我也不敢妄加生出一個另類的“精衛填海”之類來,就隻好再尋線索。
後起之秀360說:女主“穿越後都會變成‘萬人迷’,既為眾人皆知的“瑪麗蘇”;男主穿越後會變成‘男神’,最後娶了一大堆美女做老婆,也就是‘湯姆蘇’”。
這又是讓人始料不及的!因為不久前阿Q還在抱怨:
自己不惑之年還孑然一身,小尼姑“斷子絕孫阿Q”的咒語怕要應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他一定要去普陀山拜觀音菩薩祈福消災。
第一要“衝克”,將小尼姑的“咒語”壓在陰山下永世不得翻身;第二求“桃花運”,拜觀音菩薩賜給他一個好女人。
“吳媽?也行,可惜下巴太尖,但也顧不得了!鄒七嫂的女兒倒是長大了,也出落得亭亭玉立,但嫁給了韓國人,聽說還是個大導演,可惜!秀才的老婆眼泡上是有疤的;芙蓉姐姐麼?倒還湊和——雖然有些‘瘋’;鳳姐?再說吧,何況人又在美國!但有觀音菩薩的保佑就何愁沒有一個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