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啥?”川川和雲雲同時發出了疑問。明知道自己不識字,孫秀才贈書又有何意義?兩位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川川極強的好奇心又開始作祟,也不顧理解,當場拆開了書本的封裝,打開就看。
“這是一本字帖。”孫秀才解釋著,雖然他也知道倆毛頭小子根本不明白字帖是啥意思。孩子們翻開書頁,跳過了前麵密密麻麻的序章,直接翻到了後麵。隻見書中間夾雜著很多蠟油紙,這些頁麵都很透明,可以看到下一頁的內容。而下一頁的內容,均是工工整整的單字,排列在米字格裏麵。孫秀才繼續著發言:“這就是字帖,字帖是讓你練寫字的工具書,你看那一層蠟紙,透過去能看著下麵的字,你兩個就照著下麵的字,把字寫在蠟紙上就能成咧!”
“哦!”倆孩子恍然大悟,這個東西好得不得了啊。可是問題又來了:“我不認得這夥字,寫出來咧咋麼念呢?”孫秀才搖搖頭,無奈地說道:“我也沒辦法,明兒我就要回蔡家坡咧,到時候隻能請你老師教你咋麼讀這夥字咧。”兩孩子聽了這話,也是無奈的表情,不過臨走時還是再三表達了對孫秀才的感激。
聽說孫秀才要走,川川的父親也是萬分不舍,在他的老屋裏拉了一下午家常。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第二天早上,孫秀才開著他的鐵箱子,毅然踏上了漂泊之路。走到川川家門口,秀才大叔按響了汽車的喇叭,向老兄弟致意,也為孩子們送去最後的祝福。看著這位人生導師遠去的背影,川川心裏感到一陣落寞,點點淚滴也打濕眼眶,而隔壁的雲雲,也跑出來目送這位軍師離開家鄉……
沒有人不熱愛自己的家鄉,但是,為了改變家鄉落後的麵貌,必須有人闖出去。孫秀才就是這上官莊打頭炮的標兵,而川川和雲雲此時也決心步其後塵,邁開求學圖強的第一步。
正月十五之後,新年就算是過完了,接下來,春小麥的各種澆水施肥除草工作就是農家人全部的日程,而為了打探學校的情況,上官三德老前輩還是打算忙裏偷閑拉川川到青化街跑了一趟。
卻說青化街雖然不算是個大集市,但好歹擁有一所完善的小學,能夠接納十裏八鄉並不積極的孩子們,走進知識的殿堂。青化街小學位於那條集市街的南邊一點,從柏油路上出來,還要走不到二裏的土路。學校大門是用鐵欄杆紮起來的,周圍有不到兩米高的磚頭圍牆,門口一座簡易材料搭建的傳達室接納著四方學子,而傳達室裏麵,是一位隻會抽煙和叫板的老漢。鄉鎮小學的基礎設施相當匱乏,教學樓前的廣場插著一根生鏽的旗杆,勉強可以對得住迎風飄蕩的國旗。後麵的操場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塑膠跑道和草皮,隻是在土場上用石灰粉畫出來一條條跑道線,當然,這需要定期維護,否則一點點風雨就會把石灰線衝刷掉。教學樓是一幢三層的水泥房子,每個教室的木頭門都顯得腐不已,至於裏麵的桌椅板凳,有個坐的地方就燒高香了,還得主意不要被桌椅上沒有卯好的釘子刮爛了衣服。再看講台和黑板,倒是維護的不錯,唯獨粉筆較為稀少,至於用粉筆頭去擊打上課睡覺的學生,那是土豪學校才玩得起的貴族遊戲,這裏的老師並沒有那種資本。
即便如此,這裏也是附近幾個村裏,為數不多的熱愛學習的孩子向往的地方。川川心潮澎湃,還沒等父親行動,就跑到後院,踩在凳子上把扣在牆角的架架車拉起來。父親大叫:“你這娃可又胡來呢?架架車你拉不成,趕緊下來!”川川經過了努力,確定自己真心駕馭不了這個龐然大物,隻好作罷,等著父親收拾殘局。過了十五,街道上的雪也化的差不多了,出村的路不再那麼泥濘不堪,而父親則拉著承載著孩子夢想的架架車,一步一步走在坑坑窪窪的土路上。
都說瑞雪兆豐年,經曆了春節期間的一場銀裝素裹,麥田裏的新芽顯得精神十足,壯實而堅挺地成長著。川川沒有坐在架架車裏麵,而是站起來極目遠眺,恨不得早點看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幾裏地外,焦己村的大戲台還巍然矗立,回想起元宵節當天,在那裏依照孫秀才的計策,戲耍雲雲那文盲老爹的場景,著實令人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