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我行我能——水力發電(1 / 1)

“長江是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它流經四川盆地東部時,衝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穀——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導遊邊走邊講,“著名的三峽水電站,位於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幹流上。現在我們參觀的就是三峽大壩,大壩建成後可以用來蓄水發電。”

據文字記載,利用水力作為能源使用已有2000多年曆史。早在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就發明了“水磨”“水碾”“水車”“水碓”,但早期隻是用水力帶動簡單的機械,用作農業灌溉和手工作坊的動力。直到19世紀後期,第二次技術革命的到來,發電機和輸電技術的發展,才為水能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水力發電就是利用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來實現的。水從高處流往低處的過程中,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轉化為動能的量也越大。水的動能衝擊水輪機,使水輪機高速旋轉,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的線圈在磁場裏麵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而得到正弦式交流電,水輪機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由於輸電線本身有電阻,電流在輸送的過程中有大量電能的損耗,從發電站輸送到用電戶就所剩無幾。因此發電站發出來的電必須先經過升壓變壓器升壓,利用高壓輸電,高壓輸電可以有效減少電能的損耗,到達用戶後,用降壓變壓器降到用電器需要的工作電壓就可以了。

水力發電是一種比較潔淨的發電方式,水電站運行費用低,設備不易發生故障。許多水電工程除了發電外,還兼有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等多種功能。同時,水力發電是一種靈活的能源供應係統,既可連續運轉,也可以把能量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