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同學聚會(2 / 2)

大家說著班主任的時候也逗班長:“要是放在現在,年齡不是問題呀。”班長竟然紅著臉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是你們當時情竇初開,瞎想的。”

很快開席了,班長做了簡短的致辭,無外乎:歲月匆匆,友誼久久,常來聚聚,不忘聯絡。

同學們在一起真不陌生,在一個小時裏說的話,比得上中學三年的話。以前男女生可都是互相不說話的哦,誰誰要是多說兩句,那就是大新聞,誰別是看上誰了呢?

大家來自農村,共同話題也不少,感覺特別投緣,當年的“跳農門”,鼓舞了一代人,班上四十多個同學,前前後後出來三十多,真是不錯的成績。

再後來談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情況,女生們的孩子大多上高中,男生們的孩子則大多上小學、初中,這可是個奇怪的現象,學習委楊遠程說:“這個一點不奇怪,我們同學基本同年,女生往往找大一點的男生,而男生往往找小一點的女生,我們的差距就拉開了。”“有道理,不過,要排除姐弟戀的情況。”個別調皮的學生還是很調皮,說的話總是出人意料。

男生很多是讀了高中的,因此就業麵比較廣,警察、公務員、教師……女生大多初中畢業後,考的師範類、衛校類和財會類,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護士、藥劑師、會計比較多。

看得出來,在如今的崗位上,幾十年下來,大家過得還蠻好,聚會時,隻有幾個人未到。

大聚會即將結束,老班長建議:“小聚會可以繼續,曾經未說的話,借今日此時此地,表白可以,出去就不許了。”

“哈哈……”立刻就有人喊:“小陸呢?小嚴呢?”當年癡情的小女生,不管風吹雨打,都要在一處必經的小橋下等待的姑娘,如今看來還是有一雙含情脈脈的眼。

臨走,人人拿到一份通訊錄,還不忘唱那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三年的初中,同學們的學習任務比較緊張,一心想著考出去,自己對自己不放鬆,老師家長也看不得你放鬆,一根弦繃得緊緊地,課間,比較外向的同學受不了大家緊張的氣氛,故意弄出些奇怪的聲音逗逗,回音的少,幾次下來,很沒趣,就沒人再願意多說話了,就是想說話,也就一小簇,前後左右的幾個悄悄地聊聊,再大方些的,會利用假期,互相串個門,別的就沒啥交流了。

馬洪霞、楊玉芬、劉寧芳,她們三個,就是圍在一起的“四人幫”中的三人,另一個張翠琴,還在農村,當時班主任就笑他們三個“馬牛羊”相處得特別好。

她們三人一心想考出農村,好像比別人更迫切,她們三人的家境都不是太好,所以在一起時,不像別的同學,自己幹自己的,她們之間還能互相問問題,你教我,我教你,這當然是老師願意看到的,老師常常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勤能補拙固然重要,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關鍵,很多同學閉門造車,不可取。”班主任希望他教的每個學生都有出息,因此學習方法的介紹常常掛在嘴邊,實踐得出,她們聚在一起講講話,解解題,效果真的不錯,三人還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考上不同院校院校,分別是:中師,幼師,衛校,後來回想:感覺在讀書時,也沒別人學的那麼苦,不過老話講:年輕時的苦,不叫苦,睡一覺就忘了。

有道是好漢不提當年勇,現如今,她們三個遇上,又趕上自己的孩子也到了當年自己的年紀,他們談得最多的竟然還是學習,孩子們的學習。

楊玉芬生有一對龍鳳胎,在上高一,劉寧芳的女兒在上高二,馬洪霞的兒子上高三。在說到成績怎麼樣時,大家欲言又止的樣子,看來不是一句兩句說的完的。她們戀戀不舍地進行完第一次簡短的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