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生化技術和人體健康(3)(1 / 2)

皮膚就是其中的一員。人體的皮膚分好幾層,最內側一層叫生發層。這層細胞能不斷地分裂,向外層推移,以代替脫落了的表皮細胞;最外層叫角化層,是由好幾層完全角化的死細胞組成的,細胞裏充滿了角蛋白絲和均質狀物質,所以很堅硬。間隙中充滿了脂類物質,就像水泥一樣將縫隙封得死死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微生物很難侵入。同時,皮膚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乳酸以及皮脂腺分泌物中所含的脂肪酸,對許多微生物都具有毒性作用。

人的鼻腔和呼吸道也是與外界直接相通的,它也有一套抵禦係統:鼻腔的前部長有鼻毛,它可以阻擋空氣中較大的顆粒吸入;鼻腔的後部黏膜內有較多黏液腺,在必要時,它能分泌大量黏液,將許多微生物黏住,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鼻涕;氣管黏膜中有一套叫“杯狀上皮,纖毛運載係統”的防禦體係,杯狀上皮細胞不斷分泌黏液,粘附和殺滅微生物;同時纖毛上皮細胞表麵的纖毛不斷地向喉頭方向擺動,使黏液逐漸向喉頭移動;最後通過咳嗽排出,這就是痰。

看來,微生物要想從呼吸道入侵也不是容易的。消化道經口與外界相通,它的情況又如何呢?首先在胃中,胃酸就能殺滅大部分微生物,隻有少數能進入腸道。而腸道中有大量共生菌群,我們已經說過,這些細菌正常情況下是不致病的,但由於它們把適宜的生存空間全占據了,所以新進來的細菌就很難立足了。不知不覺之中,這些共生菌群幫助我們拒絕接納更有害的微生物。

眼、口腔、尿道也在時刻地接觸微生物,它們可沒有皮膚保護,不過眼淚、唾液、尿液中都含有一種叫溶菌酶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進而殺死細菌。

(3)巨噬細胞是細胞家族中個頭兒最大的一個,它的祖先是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單核細胞離開骨髓後,在血液中停留1~5天,便以活躍的變形運動從毛細血管壁細胞之間擠出,進入組織,並在組織內發育成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就像是人體中的“垃圾車”,它不斷地遊動,吞食掉被它們發現的微生物和其他外來物,然後和它體內的一些酶結合,將吞噬物溶解消化。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每分鍾就能產生8000萬個。它與巨噬細胞形成鮮明對比,它體積小,活動靈活,反應迅速。一旦細菌侵入了肌體某一部位,它就能靈敏地感受到細菌或受感染組織釋放出來的一些特異性化學物質,並且迅速沿著這些化學物質傳來的方向趕到出事地點。它們能將入侵的細菌圍住,一點點兒地吞進去,通過酶將它們殺死。不過與此同時,中性粒細胞自身也就壞死了。

人們平日所見到的傷口中流出來的膿,就是由這些“陣亡將士的屍體”組成的。

我們免疫係統中最有特色的“人物”就要數淋巴細胞了。近年來,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它。

淋巴細胞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群體,至少可以分為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K細胞和NK細胞4類。

B細胞是在人類骨髓(bonemarrow)內發育的,而鳥類則在腔上囊(bursa)發育,所以用字首“B”表示。B細胞是人體中的“兵工廠”,它能夠生產出各式各樣的“導彈”——抗體,這些導彈的特點我們在後麵還會講。B細胞有一種極為奇妙的特點,就是對於不同的入侵者,它都能生產出一一對應的“導彈”。我們將這些入侵者稱為“抗原”,那麼也就是說自然界中成千上萬的抗原,在體內都能產生一一對應的不同抗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啊。科學家們一直想解釋這個現象,至今仍未有十分滿意的答案。如果同學們感興趣,將來可以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T細胞是在胸腺(Thymus)中長大的,所以用字首“T”表示。

它是由4個“兄弟”組成的小家族。

Th細胞全名叫T輔助細胞,它的工作就是刺激B細胞分裂,變成能夠產生抗體的漿細胞。這個工作至關重要,沒有特異性的Th細胞的允許,B細胞就不可能投入工作。與之恰相反的是Ts細胞(T抑製細胞),它能夠全麵對抗Th細胞的工作,起到免疫係統製動器的作用。人體正是通過這二者的對抗調節作用,使免疫反應既能產生又不過於強烈,處於一種適宜的程度。

TD細胞(遲發型過敏T細胞)名字好怪,其實它的工作倒很簡單。前麵提過巨噬細胞傻頭傻腦,所以我們不得不讓TD細胞來協助它工作。TD細胞一旦接到敵情信號,就會分泌一類叫淋巴因子的化學物質。這些淋巴因子會使巨噬細胞向細菌入侵處趕去,並且能夠加強巨噬細胞的消化功能,殺死那些原先不能被消化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