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用藥和食療(2 / 3)

12、烏梅紅糖湯。烏梅15克,紅糖30克—50克。將烏梅、紅糖一起人煲,加水1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溫服。具有補血止血、美膚悅顏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過多或功能性子宮出血症。(6)紅棗燉豬皮。紅棗15枚—20枚(去核),豬皮100克。將豬皮刮淨切成小塊,紅棗洗淨去核,一起裝入燉盅內,加清水少量,隔水燉至豬皮熟爛即可。具有補脾和血、增加皮膚光澤及彈性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虛型崩漏及身體虛弱等症。

13、薑汁米酒蚌肉湯。薑汁3毫升—5毫升,米酒20毫升—30毫升,蚌肉150克—200克,食油、精鹽各適量。蚌肉剖洗幹淨,用花生油炒香後加入米酒、薑汁及適量清水同煮,待肉熟後再加精鹽調味。具有滋陰養血、清熱解毒、潤膚嫩膚功效。適用於月經過多及身體虛弱症。

14、二鮮汁。鮮藕節、鮮白蘿卜各500克。以上用料洗淨共搗爛,用幹淨紗布包裹取汁,加冰糖適量即可飲用。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固經及增白皮膚功效。適用於月經過多等症。

偏方

參附雞:

配方:附片20克,人參6克,雞肉100克。

製法:將雞肉切塊,人參切片,與附片一起,隔水蒸1小時,加鹽少許。

功效:溫腎固衝,補氣攝血。

用法:佐餐食用。

歸地燒羊肉:

配方:羊肉500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幹薑10克。

製法:將羊肉切塊,放入砂鍋內,加當歸、生地、幹薑、醬油、糖、料酒等,用文火燒至羊肉熟透。

功效:溫腎固衝,調經止血。

用法:佐餐分次食用。

氽蠣肉:

配方:鮮蠣肉250克,肉湯500毫升。

製法:將肉湯燒沸,氽入蠣肉,煮沸即可,以食鹽、味精調味。

功效:滋陰養血,清熱止崩。

用法:食肉飲湯。

甲魚蟲草湯:

配方:甲魚1隻(約500克),冬蟲夏草20克,藕節50克。

製法:將甲魚去頭及內髒,切塊,與冬蟲夏草、藕節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1小時,加入調料。

功效:滋陰清熱,固衝止血。

用法:飲湯食肉。

茜草烏龜湯:

配方:烏龜1隻,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製法:將烏龜用沸水燙死後,去殼及內髒,洗淨,斬成小塊,與海螵蛸、茜草根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3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涼血,調經止血。

用法:隨量食飲。

墨魚燉烏雞:

配方:墨魚250克,甲魚1隻,烏骨雞1隻。

製法:將墨魚去骨,甲魚去關、爪、內髒,用開水燙後去黑衣,烏骨雞去毛、內髒洗淨後一起入鍋,加適量水,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燉1小時至爛熟,加食鹽調味。

功效:滋陰養血,化瘀調經。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桂圓蓮子粥:

配方:桂圓肉20克,蓮子肉15克,紅棗6個,糯米30克。

製法:紅棗去核,與糯米、桂圓肉、蓮子肉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熬煮至熟爛,加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止血。

用法:每日1劑,可經常食用。

烏賊骨燉雞:

配方:烏賊骨30克,雞肉100克。

製法:將雞肉切塊,烏賊骨打碎如蠶豆大,把雞肉、烏賊骨裝入陶罐內,加水和調味品,文火慢燉2小時。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攝血。

用法:佐餐食用,食時去烏賊骨。每日1劑,5日為1個療程。

參芪乳鴿湯:

配方:西洋參5克,黃芪15克,乳鴿1隻。

製法:乳鴿去毛及內髒,腹中納人參片、黃芪,加水適量,隔水蒸1小時,加鹽少許調味。

功效:健脾益氣,升陽攝血。

用法:佐餐服食。

人參升麻粥:

配方:人參6克,升麻3克,粳米30克。

製法:將前二味煎取汁與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補氣攝血,升陽舉陷。

用法:每日1劑,連服1周。

黑木耳蒸雞:

配方:黑木耳30克,雞肉200克。

製法:將黑木耳用清水泡發,洗淨,備用;把雞肉切成小塊,加入食鹽、醬油、生粉、白糖、味精醃漬20分鍾,再加入黑木耳攪勻,文火隔水蒸熟。

功效:祛瘀止血。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山楂紅糖水:

配方:山楂30克,紅糖20克,益母草20克。

製法:將山楂、益母草,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煮取汁液,加入紅糖,再煮至紅糖完全溶解。

功效:活血祛瘀。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三七藕蛋羹:

配方:鮮藕適量,三七粉5克,雞蛋1個。

製法:將藕洗淨切碎,用紗布絞取汁液1小杯,加少許水煮沸,把三七粉與雞蛋調勻,倒入藕汁中成羹,加入鹽、豬油調味。

功效:化瘀止血。

用法:以上為1次量,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