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計算機的“本領”大小,主要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計算機部件的運行速度;二是它們的排列緊密程度。從這兩方麵看,光比電優越得多。光子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東西,每秒達30萬公裏,並且光束可以相互穿越而不產生影響。電子就不行,它在半導體內的運動速度約每秒60~500公裏,最高也達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另外,超大型集成電路中,一些片狀器件的線腳已達300多隻,排列密度受到限製,而光束的這種互不幹擾特性,使得科學家能夠在極小的空間內開辟很多的信息通道。例如,貝爾實驗室的光學轉換器就可做得那麼小,以致在不到2毫米直徑的器件中,可裝入2000多個通道。

從理論上講,光腦的運算速度可提高到1萬億次,比現代的電腦還要快上千倍;其次,光學器件還有信息量大的優點,一束光可以同時傳送數以千計的通道的信息。然而,光腦的製造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作為第一步,科學家利用光計算機驅動能量小的特點,把電子轉換器同光結合起來,製造一種光與電“雜交”的計算機,然後再改變光腦的“配角”作用,使它成為信息技術革命的主力軍。

電腦醫生

近幾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裏,出現了一批不穿白大褂的“醫生”。他們有的在醫院裏值班,有的甚至在馬路邊為過路人診斷。他們思路敏捷,診斷準確,不知疲勞。他們就是令人驚奇的“電腦醫生”。

那麼,“電腦醫生”為什麼能給人看病呢?

原來,科學家們首先將名醫的知識和臨床經驗總結出來,找出其中的規律,並以適當的形式輸入電腦,建立知識庫。爾後,編製合理的控製程序。這樣,輸入某一病人的各種身體檢查結果後,電腦就能進行推理、判斷,並開出診斷書。

“電腦醫生”還頗有風度呢。通過旁邊的顯示屏,能有禮貌地發問,如“年齡”、“性別”、“有什麼不舒服”、“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等等。

由於“電腦醫生”還剛起步,使用時難免會有局限。隨著電腦軟件的不斷完善,其診斷的準確性會越來越高,診病的範圍越來越廣泛。

大家知道,電子計算機能準確地、迅速地進行運算或處理各種信息,進行設計、研究、管理等工作。

可能你沒聽說過醫生這一神聖的“白衣天使”的工作,也能由計算機來擔任吧?

告訴你吧,電子計算機不僅能當好醫生,快速、準確地診斷疾病,而且,還是不知疲勞的好醫生哩。

到此,可能有的人如墜五裏霧中,大惑不解,電子計算機怎麼會看病呢?不是在開什麼國際玩笑吧?

原來,人們事先把一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的知識、經驗、診病方法和過程總結歸納起來,形成一種特定的規則,編成適當的程序,並把這種程序輸入計算機儲存起來。

之後,建立合理的控製程序,在診病的時候,把病人身體的各種自訴症狀、診察症狀及用醫學儀器檢查所得的各種數據輸入計算機。

繼而,電腦就會根據儲存的醫生診病信息和程序來對病情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和決定。計算機這一套工作程序就是“醫療專家係統軟件”。這樣,電子計算機就能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醫生了。

你可知道,計算機醫生有著獨特的本領,能同時給好幾位病人看病,迅速而準確地判斷病情,並能開出藥方、診斷意見或醫療方案。

例如,北京中醫學院的“關幼波診斷肝炎係統”就是模擬著名的老中醫關幼波對肝病診斷的程序、按照他的工作經驗和思維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症、在200多種症狀與化驗指標和170種藥物的基礎上,讓計算機從中選擇合理的處方,對症下藥。

這種係統能同時填寫病曆卡、計算藥價、填寫病假條等,真是無所不能。

一般情況下,從將病人的診斷數據輸入到計算機內到診斷結束、開出處方隻需15秒鍾左右,真是又快又正確,勝過華佗再世。

現在大家都熟悉的CT,含義就是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它大大提高了傳統X線照相診斷的水平。

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腦家庭醫生已進入日本住宅,可以24小時為主人服務。

電腦家庭醫生與馬桶相連,主人大小便後,就可知道便中是否有血,尿液裏是否含糖,並能據此診斷出是否有心髒病、肝炎、循環係統疾病等。

主人將手放到血壓計上,就可測出脈搏和血壓,結果又可自動打印出來,也可存儲在電腦中或傳送給主治醫生,進一步判斷是否患有疾病,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