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見明月不答腔,也不過來幫忙幹活,罵的更大聲了:“王八羔子!跟你那個好吃懶動彈的娘一個樣!以後也是嫁不出去的破爛貨!還不過來幫忙呢!”
明月無奈的動著小腳,往孫氏身邊走去。孫氏和劉氏身邊,放著簸籮和針線,還有棉布和棉花,棉襖已經拆了兩件了。
劉氏拿著小剪刀,在挑線(就是用剪刀把線挑起了割斷),拆出來的棉花和棉布單獨放在一邊,等洗過棉布,曬過棉花之後,再把棉花填上,把棉襖縫起來,穿在身上暖和。
這拆洗棉襖的活,自己還真不知道什麼地方能幫的上手,奶叫自己過來幹啥?
沒等明月想明白奶叫自己過來幹啥活,就看見三叔從屋裏出來,明月臉上一喜,叫道:“三叔怎麼出來了?”
明禮看見明月,也很是高興,忙答道:“看書久了,累的眼睛疼,正想出來鬆快鬆快!”
說完轉身對孫氏說道:“娘,今兒晌午咱們吃啥飯?要不要我跟明月再去地裏拔菜來炒?”
孫氏正想再接著罵明月幾句,忽然看見自己最寶貝的兒子出來了,趕忙堆起笑臉說道:“不用,地裏就隻剩下白菜了,蘿卜也都拔了埋地裏了。家裏還有顆白菜,等會兒咱們做糊塗喝,裏麵就放嫩嫩的白菜葉子!”
莊戶人家都是這樣,忙時吃幹,閑時喝稀。就像前幾天農忙的時候,都是吃窩頭,到了冬天閑時候,活計少,也不用下死力,一般都是稀粥糊塗之類的,管飽就行。
明禮聽了,點頭笑道:“那行,娘,爹和我大哥二哥他們呢?又出去撿枝條兒了?要不我和明月也去撿些枝條兒家來吧?”
孫氏一聽,這還了得,秀才老爺哪能下地幹活呢?那不是掉了價了?就讓明月那個死妮子去撿枝條兒就行了!
“明禮,看書累了,就到河邊走走,散散心就行了,用不著去幹活。家裏有你爹和你兩個哥哥撿枝條兒,就夠咱家用的了,再不濟還有明月呢,讓明月也去撿枝條兒。你出去逛逛吧,到你同窗家坐坐也行”孫氏依舊滿臉笑容的說道。
孫氏笑的滿臉開花,讓明禮去同窗家坐坐,也是有別的用意的,是想著明禮多跟同窗走動,好給自己閨女謀戶好人家。
因為孫氏就兩個閨女,大閨女已經嫁人了,而且嫁的比較遠,在戈拉村,離著沂清、沂北、沂南都挺遠的,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趟。
小閨女明蘭,今年十六歲,正是說親的年紀,村裏也有幾戶人家托人來說親的,可都是些莊戶人家,孫氏就不大滿意。
當初大閨女嫁人那會兒,家裏窮,老三還沒考上秀才,嫁個莊戶人還說的過去。
現在老三都是秀才了,眼看就是舉人老爺,老四也聰明的很,明年考秀才也是一定的。咱家這麼好的條件,放眼這附近三個村裏,那是數的著的,這個時候,自己的小閨女身份也不同了,哪能隨隨便便嫁人呢?
可是人家真正家底厚的,又看不上孫氏這地地道道的莊戶人家,自然沒人願意來結親。村裏的莊戶人家,孫氏又不願意,怕委屈了自己的寶貝閨女。於是就把主意打到了明禮的同窗身上。
孫氏心裏想著,明禮的同窗,雖然家裏也是莊戶人家,不過好歹是讀書人,將來考中秀才也是有可能的。
隻要長長眼(仔細看),再讓明禮打聽打聽,找那跟明禮成績差不多的,家裏條件好的,把閨女嫁過去,也不算太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