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征南將軍
建安四年199年(漢獻帝建安四年)三月繡降布。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操。策襲取廬江,敗劉勳。徐州牧劉備與征南將軍呂布出兵討伐大漢逆賊袁術。
徐州與淮南春季多雨,按兵法是不適合大戰,呂布為了打造自己忠於朝廷印象。看在這個蓋有大漢玉璽封呂布為征南將軍的麵子上,呂布盡起四萬赤血軍團與陷陣營。加三千並州鐵騎跟一些糧草運輸兵等,一共五萬大軍,由呂布親自率領,太史慈任先鋒將軍,高順任中軍將軍,賈詡為參軍,諸葛瑾隨軍調用,徐盛、許褚任呂布的帳前校尉。
由於春季並不適合騎兵作戰,張遼的並州鐵騎、臧霸的五萬鐵壁軍團駐守徐州,楊瑞龍協助陳宮處理政事,軍事也聽從陳宮調遣……
讓呂布沒想到的是,劉備居然也出了五萬兵,雖然沒有呂布的精銳,可這也讓呂布意識到劉備的可怕,劉備緊緊在郯城五個月而已,就得到了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特別還得到了徐州首富糜竺(zhú)的支持,更是實力大增,呂布在心裏暗自打算打下壽春後如何算計劉備。
呂布軍與劉備軍分別走兩條線進攻壽春,呂布經淮安渡過洪澤湖,進攻壽春東麵,劉備直下壽春,攻壽春北麵。
在出擊之際,我們來回顧一下曆史上的袁術是怎麼樣一個人,他的經曆有什麼值得我們汲取教訓的地方。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紹之弟,出身東漢世家,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為司空袁逢之嫡長子。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谘,引兵從術。於是劉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上表行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孫堅領軍出征,袁術在後方提供糧草補給。後孫堅率軍於陽人擊敗董卓軍的胡軫、呂布,斬殺了華雄,取得大捷。此時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堅若得洛,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嚴辭切責袁術,袁術慚愧,立即給孫堅調發軍糧。孫堅回到前線後乃率軍攻入洛陽,分兵出函穀關,一度進軍到新安、澠池一帶。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已,故袁術獲得玉璽後,197年即於壽春稱天子,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術稱天子的行為,惹來曹操的反感,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術等於否定了曹操手上的天子正統地位。袁術很快成為了眾矢之的,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首先是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親戚),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為之一挫;其次是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抄掠;第三是曹操在袁術入侵陳郡時,大敗袁術,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
爾後,袁術於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災與大饑荒,實力嚴重受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當時沛相舒仲應勸袁術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後大怒,將斬之。仲應:“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袁術受感動,乃下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邪?”,乃聽從仲應之言。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後來發生了部曲陳蘭、雷薄叛變,掠糧草奔於灊山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