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姬高高舉起了手,介紹位於次席的那英俊少年:“這位是你的堂兄趙稷,來自邯鄲。”
接著又隨意地指向了那小胖子:“你的堂弟趙廣德,來自溫地。”
小胖子圓臉上堆著笑,他方才就已經站起來了,正打算向無恤行禮,可對麵被稱為趙稷的英俊少年卻搶先一步,接過了魏姬的話茬。
“邯鄲稷。”那被稱為趙稷的少年如此自稱,他依然坐著沒動,帶著君子般的微笑,卻暗藏著高傲。
“少君,我家既然從大宗中分出,應該稱我邯鄲稷才合禮製。”
趙無恤心思微動,眼睛不由得眯了起來,原來他是趙氏的小宗,邯鄲氏的嫡子邯鄲稷。
邯鄲氏是趙氏小宗,百年前幫助趙宣子在桃園擊殺晉靈公的趙穿後代。趙穿本來是宣子預備著的背鍋俠,誰料當時的晉史官董安於目光如炬,看穿了這對堂兄弟的把戲,大筆一揮,在史簡上寫下了“趙盾弑其君”五個大字。
當時趙盾大喊冤枉:“殺國君的是趙穿啊,董史你為什麼要寫我的名字?”
董狐用筆削指著趙盾的鼻子說道:“你出亡沒有越過國境,返回後又不聲討弑君之賊趙穿,不是你安排的弑君,還能有誰?”
有趣的是,那董狐,恰恰是現在趙氏第一家臣董安於的祖先。
趙穿雖然犯下了弑君的大罪,但有權傾朝野的趙盾袒護,居然沒什麼事。在表麵上裝腔作勢略加申飭後,趙盾派趙穿去周王室,迎回了另一位跑到國外的晉公子,立為新國君,也就是晉成公。
來了這麼一出後,趙穿居然就官複原職了……趙盾此舉就好像是對朝晉國諸卿說:你們瞧,趙穿不是把我們的舊國君玩壞了麼,我讓他給我們陪個新的不就成了!
趙氏當時的強勢和霸道,可見一斑,趙盾也不愧是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夏日之陽”的男人。
於是親手殺了國君的趙穿就這麼好好地活了下來,還混到了耿和邯鄲兩塊大封地,子嗣旺盛,慢慢地,也被人稱為邯鄲氏。
在下宮之難裏,趙氏大宗慘遭滅門,而邯鄲氏居然沒有受到波及。在趙文子複起後,他們雖然依舊以趙氏小宗自居,把自己置身於趙氏保護下,但實際上已經羽翼豐滿。如今邯鄲氏擁有四個縣的地盤,實力直追趙氏大宗。
瞧邯鄲稷那模樣,趙無恤就覺得他很不順眼,居然當著大宗的麵稱自己為邯鄲而不是趙,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不知道家主趙鞅十年前頒布的那條家法?是不再認同自己出於趙氏?
無恤心中百轉,還是以大局為重,強忍怒火,與他對禮。但邯鄲稷眼中對無恤有一些不屑,依然大刺刺地坐在席上,隨意地拱了拱手。
對邯鄲稷刻意冷落無恤的行為,魏姬似乎頗為讚賞,這仿佛是在為她出氣一般,她溫和地說道:“原來如此,也對,應該稱你邯鄲稷的,你仲兄在領邑忙碌,你在公學之餘,也要抽空去看看他,他可是念叨你很久了。”
“小子知曉。”倆人一問一答,居然就這麼把還未入席的趙無恤和已經站起身來的小胖子趙廣德晾在一旁。
趙廣德來自溫地,他的父親是溫大夫趙羅,這一家離大宗要近一些,同是趙文子之後,才分出去兩代人。
但無恤知道,趙羅雖然被安排在祖廟所在的溫地,位置看似很重要,但這一係卻不爭氣,是趙氏各宗裏出了名的廢材家族。
溫大夫趙羅為人怯懦膽小,十二年前出征平定周室王子朝之亂時,他還鬧出過棄軍而逃的丟人舉動,所以不受尚武的晉人待見。而他的兒子趙廣德,也長得肥頭大耳,文不成武不就,來到各勢力紛繁複雜的新絳,就像一頭小豬仔跑進了狼窩,十分惶恐。
從室內的情形就可以看出,比起邯鄲稷受到魏姬重視,他則是被忽略的對象,是這場燕饗上的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