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兩軍對壘(2 / 2)

驚聞此消息時,高強氣得在車上猛拍車欄,仰天歎息道:“範伯和王生糊塗啊,凡、共一南一北,互為表裏,缺一不可。如此一來,趙氏有凡城作為退路,即便吾等勝,也無法將其徹底打敗;共城成了趙氏通往朝歌的最後一道阻礙,若吾等敗,範氏的河內地恐怕要全境陷落了!”

……

凡、共兩城聳立在河內平原上,西望太行,東扼朝歌要道,兩城相距不過二十裏地,天氣晴朗時甚至能遙遙相望。

凡城在南,這裏是周公之子凡伯的舊國,直到春秋初年還殘存,後來在諸侯吞並的浪潮中滅亡。

共城在北,最初是衛國城邑,鄭莊公那不肖的弟弟公子段出奔共,被稱作“共叔段”。

不過現如今,都是範氏的縣邑。

和牧邑一樣,這兩邑是保衛朝歌的屏障,範吉射和王生舍棄凡城,其實也有自己的苦衷。

趙無恤帶著三千前鋒,在範吉射北逃過程中窮追不舍,沿途小戰十餘,將範氏征召的民兵衝得稀裏嘩啦,又攻陷了不少鄉邑、裏閭,範吉射頗有些驚弓之鳥。

加上韓氏已經參戰,趙、韓萬餘大軍緊隨其後,來勢洶洶。範吉射逃入凡城後驚魂未定,見凡邑的牆垣不過是夯土所壘,高兩丈而已,甚至連外郭都沒有,城內的府庫和青壯也不如北麵的共邑完好,便果斷帶著兵卒和壯丁夜遁而去,和棄守雍邑時一樣,隻留下一點人阻攔趙軍腳步。

盜蹠一心戴罪立功,請命攻城,趙軍以他為前鋒,花了一晝夜時間就拿下凡城,如此一來,又有了一處進取的基地。

但城內府庫被燒,井水被填,他們的補給線也拉長了幾十裏,範氏則將左右城邑的兵卒集中到了共城,合計五千餘人。共城不比凡城,是範氏重點經營的要塞城池,不費一番氣力無法攻陷。

何況,中行氏的大軍也已抵達了,他們橫亙在凡、共兩城之間。

兩軍勢均力敵,又都是初到此地,加上之後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兩天雨,都未敢輕動。

對峙兩日站穩腳跟後,他們便開始了試探性的進攻。

這一日,驟雨初晴,趙無恤登凡城樓闕,遠望共城,隻見共城內外皆有敵兵,城頭守備森嚴,城外連營數裏。

他對身邊的項橐問道:“你年輕眼力好,能看出中行氏的布置如何麼?”

聰明的項橐也讀過不少兵書:傳聞是太公望所著的問對,從齊國重金購來的司馬法,他都有涉獵,加上平日裏跟著趙無恤南征北戰,耳渲目染下,也能參讚軍機。不過趙無恤對他,口頭上一向是貶多於褒,此子性格驕傲,加上才幹極高,他可不希望培養出一個楊修來。

項橐望了望,說道:“中行氏的家臣中肯定有懂兵事的,知道‘守城必守野’的道理,雖然配合範氏守城,卻沒有一味地龜縮城中,而是派出了萬餘人駐紮城外,與城中成犄角之勢。”

沒錯,中行氏還在營外挖了溝壕,溝壕內柵欄高聳,看上去很像回事兒。

“紮營對陣,看來中行寅贏了棘津那一仗後信心大增,想要與吾等來一場堂堂陣陣的對壘了。”趙無恤嘿然冷笑道:

“不過中行氏還是缺少和我軍交手的經驗,他們不知道,趙氏武卒,能奇,亦能正!”